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33XU/2022-88406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长乐镇 | 公开日期: | 2022-12-27 11:39:25 |
、主要经济指标。
2022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且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力争15%;财政总收入增长8%,力争12%;完成上级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计划目标。
、工作思路
(一)经济建设方面
一是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总基调。深入贯彻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三年攻坚行动,不断夯实实力长乐基本盘,提升产业竞争力。围绕“163”产业集群培育目标,持续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全年实现“30强”企业1家、“30优”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6家。二是抓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纳米抗体、钜丰科技、益鼎冲片、力马新能源汽车电机等几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在投资、产值等指标上持续发力。三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巩固提升制造业比重,加大产业项目和技改投资,全年有效投资达到3.11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总额超过1.7亿元,占比达到50%以上。四是提升平台承载力。大力拓展雅张区块发展空间,持续完善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成现代化工业园区;长乐可津产业园全面交付使用并成功争创为绍兴市特色产业小微园区、三星级小微园区;沃基联合小微企业园成功招商并打造成为省级小微企业园。五是大力推进招商选资。深化落实“1330”专项行动,不断拓宽招商选资渠道,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大力开展乡贤回归行动,加快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龙头项目,争取全年实到市外境内资金4亿元,引入亿元以上项目3只。六是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重点完成美树商业中心建设,谋划金甬铁路站前广场,引聚消费活力,提高服务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持续培育养老、文旅、健康、农村消费等消费热点。
(二)集镇建设方面
一是构筑“四港”联动枢纽节点。着力完善跨区域交通路网,保障金甬铁路、527国道建设顺利推进,提前做好甬金高速扩容相关工作。全面完成连接线配套建设,打造铁路、高速、国道互通的交通闭环,形成“外快内畅”交通动脉系统。加快建设长乐客货运站物流中心,重点规划站场以南近千亩站前物流园区、广场建设,打造成为以商贸、物流仓储、货运快递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型物流园区,提高产业外溢承接水平。二是完善城镇功能布局。实施“东工、南商、北居、西游”空间战略,推动要素联动、优势互补,甘霖、向东逐步打造以雅张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产业园,向南结合美树商业中心打造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商业街区,向北重点开发香溪茗苑、桃李春风府及周边地块住宅小区建设,向西打造西白山美丽区块风景区。三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重点推进共同富裕农村路网建设,扎实开展乡镇水厂和管网改造三年行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逐步实现同规同质同网。深化“五水共治”,持续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深入推进清新空气行动,PM2.5年均浓度保持在18微克/立方米以下。
(三)乡村振兴方面
一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一分两清三化”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扎实清理乱堆乱放,清理空倒房,创造振兴空间,坚持开展“三化”行动,蝶变村庄环境。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2271亩以上。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小昆村“一庭园三基地”试点、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工作,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计划”,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三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加快组建并运行强村公司,实现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100万元以上行政村5个。
(四)民生事业方面
一是扎实做好疫情防控。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坚持思想不松、机制不变、队伍不散,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并防”,高标准、高效率完成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任务,综合运用精密智能设备,阶段性开展应急演练,顺畅切换平战状态,筑牢“防疫长城”,确保疫情不发生。二是推进教育提质发展。高质量用好各类教育奖励基金,不断提升集镇教育软硬件配备,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民生服务与社会兜底,动态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全面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四是统筹稳定与安全。迭代升级“四个平台”,做好信访矛盾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改革创新方面
一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高标准执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大综合一体化”等改革工作,通过扁平化管理推动工作力量在基层有效整合,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1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家以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全覆盖,年度研发经费达到1.1亿元,全年申报高价值发明专利5项以上。三是聚焦数字化转型。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力争完成智能化改造8家,新增工业机器人10台。高水平建设创新载体,深化推进上海电机学院嵊州长乐创新研究院建设,为电机产业迭代升级攻克“卡脖子”难关。四是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深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才引才用才力度,厚植人才引育沃土,强化人才科技支撑。
(六)政府自身建设方面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坚决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使行政行为更加规范有序。二是建设效能政府。坚决遏制陋习,形成担当干事的良好氛围,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优良政风。三是建设廉洁政府。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确保公共资金高效使用、招标程序阳光运行,牢牢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