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9 11:00
信息来源:市发改局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近年来,嵊州市聚焦做优地方特色“江南名果”,从绿色生产、销售升级、风险保障等方面深耕“中国桃型李之乡”品牌,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每年产值约2.5亿元以上,从业人员2万余人。
一是综合防控植培“绿色果”。财政安排资金228万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桃形李产业创新技术、农业植保、农业土肥等环节,全覆盖推行杀虫灯、性诱剂、色板、果园养草、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防控技术。安排资金40万元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在产区金庭镇设立两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上线运行“时令蔬菜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结合高空探头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分片定点开展肥药施用监测和成熟期鉴定,桃形李上市前1个月禁止使用人和药物,保证果品品质。创新推广在桃形李基地种植鼠茅草,通过“以草抑草”技术遏制原有的雨水致使水土流失现象,经测算每亩播种鼠茅草1公斤左右,可增加有机质500公斤,目前桃形李果园套种鼠茅草面积已达2300余亩,财政补助果农全额种子款60万元以上,惠及100余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
二是文旅融合催生“文化果”。依托“王羲之故里”金名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模式,安排财政资金120万元,通过开展桃形李赏花节、擂台赛、文化节、推介会、农博会、“互联网+”采摘等活动,深耕“品果”生态观光与“越乡”文化旅游结合,打响“羲之”嵊州桃形李品牌,接待来自杭州、宁波等游客。建成“嵊州桃形李”电商服务中心,开展桃形李“邮乐”直播,融合线上直播带货和线下集中采购,优化收购、包装、品控、配送等环节,启动运行首个百万级极速鲜邮政项目,目前“触电”商家1000余家,远销北京、西藏、新疆、海南等地。
三是特色农保守护“财富果”。为改变果农“看天吃饭”局面,探索开展“桃形李成熟期种植保险”试点,推行农户自愿参保与政府补助相结合模式,率先在桃形李规模种植大户、家庭农户、专业合作社等进行推广,每亩保额最高3000元,保费360元,财政补贴70%即126万元,其中县级财政补贴50%即90万元,个人缴费30%,2021年为30位种植户1419亩桃形李提供425.7万元的风险保障,向因台风天气等引起裂果、落果造成损失的农户累计支付赔款134.1万元。同时,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金庭镇人民政府、桃形李协会对接沟通,基于上一年度赔付情况继续参保扩面,今年参保面积同比增加2718.4亩,截至目前投保面积近5000亩,保费额180万元。
而一名朴实的果农,也应坚守诚信,对内对自己的果实诚信,对外对与他交易的商人诚信,种好“甜蜜果”打造乡村振兴“共富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