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7 09:11
信息来源:综合体改科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清晨的剡湖街道社区广场上,二十余幅手绘漫画在晨光中舒展。画面里,卖菜老人主动退还多收的五角钱、店主冒雨追出百米归还顾客遗落的钱包,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场景,吸引着往来居民驻足品读。这是剡湖街道“诚信立身·德润万家”主题宣传月活动的一个剪影,通过浸润式、互动化的创新形式,让诚信文化如春风化雨般融入街巷生活。
一、多维课堂激活诚信认知
在社区活动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诚信会客厅”正在举行。街道特邀区法院法官、百年老店传承人、道德模范组成宣讲团,从法律规范、商业伦理、家风传承三个维度展开对话。“签订合同要注意哪些诚信陷阱”“祖训‘童叟无欺’如何在现代经营中传承”,接地气的议题引发热烈讨论。现场设置的“诚信盲盒”互动区,居民扫码答题即可兑换绿植,200道情景式选择题将交通出行、网络购物等场景中的诚信考验具象化。
“以前觉得诚信是个大概念,现在明白它藏在每天的选择里。”带着孙子参加活动的张阿姨,指着手机上刚通过的“诚信模拟测试”成绩单感慨道。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发放《诚信生活指南》1200册,覆盖辖区85%以上家庭。
二、实践平台滋养诚信自觉
官河路诚信示范街上,40余家商户门前新添的“诚信星级牌”格外醒目。由居民代表、市场监管人员组成的评审团,每月根据明码标价、投诉处理等6项指标进行动态评分。老字号“王记粮油店”的第三代经营者展示着柜台前的“诚信账簿”,上面详细记录着顾客寄存物品、赊账明细等信息。这张账簿传了三十年,记下的是账目,守住的是信任。
社区创新设立的“诚信驿站”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居民可将拾获物品交至驿站,通过“爱心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运营三个月来,驿站累计收到钥匙、证件等失物237件,其中89%通过“失物招领墙”物归原主。00后志愿者小林在服务日记里写道:“看见大爷举着医保卡小跑过来的样子,突然懂得诚信能让城市变得温暖。”
三、长效机制筑牢诚信根基
街道办联合辖区单位搭建的“诚信云档案”系统,正悄然改变社区治理模式。商户信用信息、居民志愿服务记录等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可视化诚信地图。在刚启动的“诚信商户联盟”中,23家企业共享信用信息资源,为守信主体提供贷款优惠、场地优先等激励措施。
“诚信建设不是阶段性工程,而要成为生活新常态。”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总结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2023年物业纠纷同比下降42%,“邻里帮”互助平台注册率增长65%。这些变化印证着,当诚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受益的具体实践,就能激发整个社区向善向上的内生动力。
夕阳西下,诚信主题皮影戏在文化长廊开演。幕布上,手持天平的金色身影正在播撒种子,渐渐长成开满鲜花的诚信之树。这充满东方智慧的寓言,恰是剡湖街道诚信建设实践的生动注脚——以文化浸润培育土壤,用制度创新扎牢根基,让诚信精神在人间烟火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