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走进嵊州 >> 嵊州越剧

难得的历史机遇——越剧的中心为何从浙江转向上海

发布日期:2007-12-14 18:25
信息来源:嵊州市
浏览次数:
       越剧发展史上,抗日战争的爆发,成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以男班为主的“绍兴文戏”经过艺人们不屈不挠的努力,正处于全盛时期,著名演员集中在上海;女子文戏蓬勃兴起,但活动地区主要在浙江,上海虽然也有女班演出,但多数带有流动性质,在整个上海的文化格局中,地位不高,影响不大,甚至被人看不起。抗战爆发后,情况产生了明显变化,女班蜂拥来沪,迅速崛起,与此同时男班则急剧衰落,很快被女班所取代。越剧形成在我国独一无二的、以清一色女子演出为特色的剧种,几乎所有的著名演员、班社都集中到上海。从浙江农村、中小城镇来到中国第一大都市,要适应这里的环境、观众,以求立足、生存、发展,就不能不进行变革;而上海的社会、文化环境又为越剧艺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为越剧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的特殊环境。>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这就是历史上的“八.一三”事变。经过三个月的战斗,最后一批中国军队于11月12日撤出上海。自此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四年中,上海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为被日伪势力包围的“孤岛”。租界外,苏锡文的“大道市政府”、梁鸿志的“维新政府”和汪精卫的“国民政府”等傀儡政权相继登场。租界内,仍由英、美、法等国控制,倚靠着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互相利用和暂时妥协,与沦陷区及战乱不止的内地相比,局势相对安定。对内、对外交通畅通,内贸和进出口贸易完全自由,经济上出现畸形的繁荣。譬如1937年底,公共租界可以开工的工厂只有400多家,到1938年底已达4709家,一年增加10倍以上;进出口商行从1937年的213户增加到1941年的613户,全国的轻工业产品几乎全从上海口岸输出。商业总户数、营业额和利润也都成倍增长。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营造业无不迅速发展。> 相对安定的环境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越剧在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一是由于“孤岛”相对安定,大批外地人士涌入租界,躲避战乱。租界中的人口激增,其中江浙籍人士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这部分人又多数从事工商业、金融业,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离乱的年代更喜欢乡音,地方戏的语言、音乐、反映的风土人情,容易唤起人们对家乡的亲切感情。“绍兴八邑同乡会”、“宁波同乡会”都曾为越剧戏班的引进、推荐越剧演员、组织越剧会串演出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戏曲的发展离不开观众,地方戏总对应着特定地域的观众群。“孤岛”的环境就为越剧这一来自浙江的地方剧种准备了观众条件。可以说,没有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就没有越剧在上海的大发展。> 二是经济的畸形繁荣带来了娱乐业的畸形繁荣。豪门富商在赚钱之余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享乐生活,一般市民也需要娱乐。“孤岛”是弹丸之地,但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多的电影院、舞厅、咖啡馆、游艺场、戏院,而这类娱乐场所的高额利润又刺激了更多的人投入。1938年到1941年,许多茶楼、旅馆改建为戏院,如通商旅社改为通商剧场,永乐茶楼改为永乐戏院,大中华旅社礼厅改为大中华剧场;加上新建、扩建的戏院、剧场,数以百计。演出场所星罗棋布,为越剧提供了生存的广阔空间。> 三是为越剧发展提供了经济后盾。建造、扩建戏院需要钱,宣传演员需要钱,戏班、演员购置行头、守旧需要钱。有经济实力的浙江籍工商界人士,对家乡戏给予很大支持。尤其是当时上海民族资本的金融业(又称“钱庄帮”),大多数为绍兴籍人士,他们集中在天津路一带,捧越剧不遗余力。譬如,为把姚水娟捧红曾出了大力的魏晋三,就是杜月笙为董事长的中汇银行的常务董事兼经理;许多知名越剧演员演出,“钱庄帮”都送花篮、送匾、送银盾,制造声势。至于为一些越剧女演员捧场、送行头、联系场子的“过房娘”,基本上都是工商界老板的太太。> 四是“孤岛”内传播业发达,并且聚集了一批文化人。上海新闻出版业发达,为全国之翘楚,唱片公司更有垄断地位。“孤岛”时期,随着娱乐业的畸形繁荣,各种报道、评论娱乐圈的报刊也应运而生。1938年,单专门的戏曲报纸就有4种。女子越剧兴起后,又有专门的杂志《越讴》,有专门的报纸《绍兴戏报》、《越剧日报》、《越剧世界》、《越剧报》、《越剧画报》等,一些过去以介绍京剧为主的报刊也增加了越剧专刊、专栏,如《梨园世界》的《越光》,《力报》的《每日越剧》,《戏剧世界》的《越剧场》。《申报》、《半月戏剧》、《戏剧月刊》都对越剧作了大量报道和评论。上海电台众多,1938年底统计有30家,这还> 不包括外国人办的电台。私人电台经常在作广告时请戏曲演员演唱。1938年4月7日,中西电台在大来剧场播送竺素娥领衔的“素凤舞台”与袁雪芬领衔的“四季春”班合演的特别节目,是电台传播越剧之开端。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