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7320115228/2022-8902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政务服务中心 | 公开日期: | 2022-11-16 11:14:45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中心围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绍兴提出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目标,坚持整体智治理念,主动适应数 字化变革,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县乡一体联动建设,努力推动政务服务上新台阶。
1.大厅智慧化建设有新成效。全面推进窗口及自助终端接入政务服务2.0,至目前完成1566个事项接入,2.0应用事项达标率为86.2%。全面更新窗口平板,实现大厅办件“好差评”,开发投用智能导服、网上预约及无声叫号功能,全面更新窗口平板,配置自助取件柜,企业群众办事便捷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加强服务大厅信息化管理,新开发综合管理系统,可实现人流监测、办件数据分析,为线上预约、优化服务提供支撑。
2.线上政务服务水平有新提升。设置区域通办专窗,完成54项“跨省通办”、1566项“全省通办”及478项县域通办事项的承接应用。与来嵊人员较多的贵州六盘水水城区建立点对点通办合作,梳理高频事项21项。优化24小时自助服务区,新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对原有自助设备进行利旧改造,实现办事事项自助查询。进一步完善“嵊里办”应用,开发防疫个人申报、大厅预约取号、排队等候查询、老年公交卡申报等功能,单月点击率突破9万人次,在绍兴数字社会应用中使用率居绍兴前列。
3.投资项目审批效能有新提速。推进项目前期“一件事”改革,“前期办”实现实体化常态化运作,启用投资项目管理监督一体化系统,开展“169计划”管理,特别是从原来的审批环节时效监测,转向从立项到投资入库的实际用时监管,项目推进速度得到较大提升。继续深化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制定出台专职代办员考核办法,建立窗口轮岗学习制度,全年累计完成60个企业项目代办服务,30个项目实行联合验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对3个项目开展报批情况复盘追溯。
4.县乡一体政务服务有新进展。制定《进一步深化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市府办召开2次专题会议,推进绍兴暗访反馈问题整改,推动政务服务2.0向镇街和村社延伸。继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下沉,牵头制定《赋予乡镇(街道)县级审批服务权限方案》,新赋予镇街县级审批服务权限 37 项,省定民生事项在镇街可办比例达到83%以上,梳理适合村社中心代办事项87项,着力提升就近办事能力。
5.窗口标化管理有新成果。抓好行政许可事项动态管理,加强审批流程监督,规范审批行为。出台《嵊州市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实施办法》,15个部门191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制定窗口年度服务提升工作任务清单,建立销号工作机制,与对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实现线上人员进出审批、日常考勤、请销假、月度考评等事项管理,健全完善季度例会、年度考评、流动红旗制度,开展“三亮三比四评”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6.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有新气象。制定EPC工程总承包招标工作指导规则,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清除市场壁垒。加强交易管理风险排查,制定工作人员“十个严禁”,强化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全年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标120个、产权交易63个、政府采购26个,其中市重点工程项目59个。全面推行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和“不见面开标”,除EPC总承包、金砖项目及邀请招标外,工程施工项目实现率达100%。
二、2022年工作思路
在新的一年,要围绕省、绍兴关于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及我市“共富建设年、项目推进年、作风提升年”的“三个年”活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聚焦整体智治,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县乡一体联动,着力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五个嵊州”,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添砖加瓦。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1.坚持数字赋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一是继续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拟通过向第三方通讯服务公司购买网点服务的方式,解决村社必要的办公设施问题,网点日常运行管理由乡镇(街道)负责,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并加强监督检查。二是加强网办、掌办及就近办宣传,根据流量动态调整各自助分区的咨询导服力量,由中心牵头梳理一批适合线上办理的高频事项,制作办事小视频、纸质指南、宣传展板等在各类媒体、广场活动中进行宣传,着力提升线上办事知晓率,转变群众传统办事习惯。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借助“嵊里办”应用,继续开展本地涉民高频事项的便利化改造,实现线上快办、智能秒办。
2.坚持上下联动,提升镇村两级便民服务能力。一是抓住“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和村(社区)“四中心”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示范型”“标准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达到60%以上,对于计划新建“四个平台”的镇街要着力推动站所事项一并进驻。二是抓好政务服务2.0事项应用,联合大数据中心加强对镇街窗口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定期督查通报机制,确保2.0应用事项达标率与中心办事大厅匹配,高于省定指标要求。三是继续推动事项下沉,省定民生事项下放比例要争取达到90%以上,并建立镇街便民中心办件通报制度,与年度考核相挂钩,进一步提升委托下放事项承接实效。四是提升村(社区)级代办功能,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为契机,着力推动培养一支村级代办员队伍,中心和相关部门负责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3.坚持规范高效,持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根据《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及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硬核行动方案,落实涉企审批服务各项改革任务,包括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能、优化公用设施接入服务、优化不动产登记、优化纳税服务流程、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完善市场主体清算退出机制、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等。二是常态化抓好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助力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继续实行“169计划”管理,实现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从赋码到投资入库时间再压缩15%以上,力争新建项目上半年开工率达到50%以上。三是落实“解决问题在先”工作机制,加强代办员、职能部门以及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协同,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助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
4.坚持常态长效,巩固提升大厅管理水平。一是巩固“两集中两到位”成果,完善进驻中心例外事项清单,推动除因涉密、安全或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等因素外事项的全进驻。推进部门向派驻中心人员充分授权,实现“一站式”办结。二是加强进驻事项的监督检查,对事项法律依据、办理流程、申报材料、办事情形等信息进行检查抽查,推进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继续与改革办组织开展“部门领导走流程”活动,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三是健全完善智能导服、现场咨询、政务热线等多渠道咨询体系,全面推动落实大厅办事“好差评”评价。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动态关注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类信访、投诉及差评办件,实现闭环管理。四是加强清廉机关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切实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围绕改进服务提升效率,制定年度窗口重点工作清单,完善季度工作例会,深化“三亮三比四评”活动,开展月度流动红旗评比,营造赛比争先的良好氛围。五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慎终如始守好小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大厅运行安全有序。
5.坚持依法依规,构建公平有序交易环境。一是根据省市要求做好三大行业招标文件范本的应用实施工作,探索实施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计项目“评定分离”。继续优化“不见面开标”,实现能用则用、应用尽用。二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向乡镇街道延伸,实现必须招标限额以下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和不见面开标。同时,落实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完善流转交易平台,并探索使用权交易电子化。三是继续实施重点项目跟单服务与乡镇街道结对服务制度,认真执行各项交易制度,妥善处置各类异议投诉,确保交易安全规范。四是探索建立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标后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压紧压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责任。同时,拟开发数字监管应用,整合项目各方责任主体的数据信息,实现对施工、监理企业的日常动态管理,营造诚实信用的建筑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