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49512/2022-75136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2-08-17 14:59:43 |
嵊州市以强村富民为抓手,集聚资源要素,深化优势互补,大力培植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更好地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目标。2021年,全市241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村均达到了172.3万元、60.8万元,分别为2016年的2.5倍、2.6倍,全面消除了3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市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顶层设计激发动力,勾勒发展新路径
通过多渠道“引水”,让政策保驾护航,为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设计“九条赛道”促造血。出台《嵊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盘活存量土地促增收、拓展服务功能促增收、深化村庄经营促增收、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保增收等“9+1”政策,并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50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指标,引导镇、村对准相应赛道,谋划实施增收项目200余个。二是探索资本经营强活血。制定《大额闲置资金竞争性存放工作的指导意见》、《嵊州市村级大额资金存放管理办法》,采取竞争性存放和委托市城投集团管理运作两种方式,分别完成了首笔存放25301.1万元,托管资金达11151万元,可为各村年均增收6万元以上,有效破解村集体闲置资金盘活难题。三是规范管理防失血。2019年来,持续开展两轮大规模合同清理,设置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市场最低控制价、长期合同承包价逐年递增、社会评估等“5+2”实施细则,重点清理低价合同、长期合同、拖欠合同等,累计整改完善问题合同1.23万份,追缴拖欠承包款4055万元,实现各行政村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借机盘活、开发、利用资产资源,切实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源头活水”,如剡湖街道里坂村,通过整改1500多平方米无偿占用厂房,经过招投标新引进企业2家,实现个私企业集聚区优化升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四是深化帮促共建保输血。在绍兴市“帮促共富”党建联盟基础上,开展“村企携手 帮促共富”活动,组织我市340家非公企业结对帮扶175个市定相对薄弱村,集联盟之力、组团式在项目引进、土地流转、资产盘活、村庄建设等方面加强帮扶指导。如谷来镇借助绍兴原水集团党建联盟消薄结对力量,投入134万元到小水电站提升项目,可为每村年增收2-4万元;崇仁镇与绍兴文旅集团合作,计划投入3000万元,将崇仁镇的经济薄弱村一体化纳入“共富体系”,共同开发五龙潭淡山村和温泉花筑村文旅项目。
二、因村制宜点上发力,耕耘发展新动能
根据各村发展制约因素和资源要素条件,引导镇、村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村庄画像、分类施策,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消薄”路子。一是开辟抱团作战“主战场”。针对一些资源不足、发展经济门路不多、单兵作战能力弱的偏远经济薄弱村,由市镇统筹,跨村域、镇域开展“飞地”抱团建设。2014年以来,嵊州市先后谋划了联心奔小康物业项目、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项目、风情美食街项目、黄泽小微园区项目、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基金项目等多个可持续发展项目,累计出资8.1亿元,实现每年分红4242万元,惠及带动全市183个薄弱村村均年增收23万元。二是探索“两山”转化“新引擎”。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地市各级出台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建立健全碳汇测算、评估机制,积极开展碳汇交易,通过林地流转、林地改造、交易分成等方式,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如贵门乡通过与市交投集团合作生态碳汇试点,已完成申报项目189个,通过购买村级山林管护服务,村均可年增收入超5万元。三是夯实特色产业“压舱石”。支持各镇村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农村电商,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如仙岩镇6个相对薄弱村联合成立嵊州市云茗贸易有限公司,依托舜皇云尖品牌热度、龙井手工炒制手艺传承、茶王的名人效应等优势,解决农户“卖茶难”问题,预计今年每村可分红12万元;石璜镇三溪村巩固省级电商示范村创建成果,打造茶榧、花木、来料加工等多个直播电商平台,拓宽营销途径。四是唤醒闲置资产“助推器”。全面清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村级集体资产,市级机关单位散布在乡村的闲置房产和资源,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允许由属地乡镇、村引进经营性项目促增收。如鹿山街道盘活南田村闲置的国有房产,为曹娥江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指挥部提供办公场所,可为村增加15万元的年租金。
三、面上督考传导压力,跑出发展新速度
为进一步激发各镇街扶持转化薄弱村的积极性,全面建立“消薄”工作专项考核制度,按“单月通报、双月督考、年度大考”相结合的方式,打出“组合拳”,切实加强对“消薄”工作的全程跟踪督查、全程指导推动,有效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一是生成月度监测“进度条”。每月开展相对薄弱村项目进度、全市村级财务数据监测,项目进度同步实行“三色预警”,由组织部函告15个镇街党(工)委书记。以“单月推进会、双月现场会、半年度研判会”形式,每月召开“消薄”专题会议,交流先进经验,适时解剖蜗牛,倒逼增收进度。二是公布双月督考“排名榜”。对各镇街增收项目的谋划情况、开工落地情况、完工收益情况等落实推进情况设置阶段性目标,双月开展过程性考评,没有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镇街将按相应比例予以扣分,项目进度进行全市面上排名通报。三是晾晒年度大考“成绩单”。对各镇街工作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村主职干部考核第一款。多管齐下的督考制度,使“消薄”工作从以往的上热下冷,转变为目前的市、镇、村各级同向发力、共同奋力推进的良好态势,2022年底,预计全市各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