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行政办 | 公开日期: | 2024-10-22 10:58:45 |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新昌客货站至金庭互通连接线工程(嵊州段)
建设单位:嵊州市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嵊州市黄泽镇、金庭镇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新昌客货站至金庭互通连接线工程(嵊州段),由嵊州市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根据嵊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出具《关于新昌客货站至金庭互通连接线工程(嵊州段)初步设计的批复》(嵊发改中投〔2024〕81号),本项目起点顺接嵊州隧道段终点,起点桩号K1+580,路线沿兰洲村东侧布置,上跨上东江、甬金高速改扩建工程后,终点接入S312北仑至嵊州公路(嵊张线改扩建),终点桩号K3+039,利用S312至金庭互通,路线全长约1.459千米。本项目参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中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千米每小时,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为农居、河道等。
序号 | 保护对象 | 保护内容 | 相对位置 | 相对距离(道路红线) |
1 | 兰州村 | 农居 | 西侧 | 80 |
2 | 上半山 | 农居 | 东侧 | 36 |
3 | 显圣村 | 农居 | 西北 | 38 |
4 | 上东江 | 河道 | 跨越 | /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施工期
施工期生态环境:(1)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
①公路占地引起的植被损失
工程涉及永久占用耕地、林地。工程永久占地对评价区内的自然植被的破坏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从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影响的植被主要是农田作物、林地及杂草等。公路建设完成后,在道路两侧将采取栽种乔木等绿化措施,可弥补部分生物量。
②施工过程对植被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会有大量的人流和车流的进入,如果施工管理不善,对施工区域沿线的灌木层、草本层的破坏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临时占地范围,避免干扰、破坏用地范围外的植被。
施工运输车辆扬尘、施工过程挥洒的石灰和水泥等,都会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带来直接影响。另外,原材料的堆放、沥青和车辆漏油,还会污染土壤,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虽然说随着施工的结束不再产生扬尘,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这些影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原材料和废弃料,对于运输车辆,也要尽量走固定路线,将影响减小到最少范围。
③对耕地和林地的影响
本项目占用耕地、林地,对于被占用的耕地和林地,需根据占用情况进行保护、恢复或补偿。施工过程中,应明确施工范围和行动路线,不得随意扩大施工活动区域,从而避免对周围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和林地的破坏;对于被公路永久占用的耕地和林地,待工程完毕后,进一步核实实际占用数量,严格按照国家及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另外选择土地补偿。建议进一步优化线位及施工布置,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和林地的数量。
(2)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分析
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缩小了动物的栖息空间,割断了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徙途经、觅食范围,从而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影响。本工程场地占用范围小,工程建设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和时间较短,待施工结束后,施工区临时用地及周围影响区域内的植被逐渐恢复,部分物种可回到原处。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还表现在植被破坏、通道阻隔、施工噪声和车行灯光等。
本项目设置跨越上东江,桥梁施工过程的悬浮物会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质浑浊,水生生物会因水质的变化而死亡,导致生物量在施工区域内减少。根据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会设置泥浆池,防止泥浆流入周边区域内,能有效减轻影响。因此,项目施工期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只是局部和暂时的。
总之,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影响只局限在施工区域,范围较小,由于工程整个施工区的环境与施工区以外的环境十分相似,施工区内的野生动物很容易找到新的栖息地,同时,在施工中要对施工人员提出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环境空气: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场地扬尘、搅拌扬尘、车辆扬尘)、沥青烟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洒水。限制车速等措施后,扬尘等废气对敏感目标的影响不大。
施工期水环境:施工废水、冲洗废水等均收集后通过相应处理后全部回用,不排入附近水环境,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声环境:根据现状调查,评价区域内的敏感目标为村庄等,这些敏感目标受到施工噪声的影响。为减轻施工噪声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场界外敏感目标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施工过程与高噪声设备和工艺的使用时间,避开居民等的休息时间。
施工期固废:施工期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各种废弃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单位及时做好固废的清运工作,土方全部交由当地政府统筹利用。弃渣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运营期
运营期生态环境:(1)对土地利用和耕地的影响
本工程虽然会使耕地的绝对数量减少,但基本上不会改变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所以总体上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另外,从已经建成通车的公路沿线地区看,都能保持地区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受影响。建设单位应会同当地政府一起切实做好土地调整和征地补偿工作,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对于被占用的耕地,需根据占用情况进行保护、恢复或补偿。首先对于被占耕地的周围区域,必须加以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明确施工范围和行动路线,不得随意扩大施工活动区域,从而避免对周围农田的破坏;对于临时堆场等临时占地区域,则必须尽最大可能及时恢复。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因工程永久占地造成沿线耕地、林地,将对当地的农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经济损失将会通过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其他效应所弥补。对于直接被占用农田的农户,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直接对农户进行补偿。
本工程的建设虽然影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便利的交通使得农产品的运出更为容易,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使未征用农田的产品输出加快,亩产产值提高。另外零售业及其它就业机会也会改变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整体上说,工程建成后将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将有新的局面。
(3)对动植物生境的影响
项目所在区域的植被为人工植被,包括耕地和林地等。公路所经地区无珍稀野生植物。工程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和道路阻隔引起的局部区域农作物布局发生变化,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量减少。但对整个区域环境单位面积生物量影响不大,不会引起植物物种的损失。因此,工程应加强对土地的复耕,加强沿线绿化,使其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本工程区域内的动物资源主要是野生动物。公路的建设对部分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徙途经、栖息区域和觅食范围等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由于区域内没有大型野生动物,故公路作为屏障对其迁移等活动影响不大。
营运期环境空气: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路上机动车排放的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NOx、CO等,影响区域局限在道路两侧。为了改善道路沿线局部小气候,改善大气环境,美化道路景观,建议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多种植乔灌木,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并加强交通管理及路面养护。
运营期水环境:本工程运营期对水体产生影响主要为暴雨冲刷路面与桥面,形成地面径流污染水体。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不高,其直接入河不会对沿线水体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运营期声环境:沿线现状敏感目标噪声预测结果
1)4a类区
本次预测共布设1个4a类区交通噪声预测点位。近期昼间均能达到4a类区标准要求,夜间显圣村未达到4a类标准要求,最大超标量为3.4dB。
中期昼间均能达到4a类区标准要求,夜间显圣村未达到4a类标准要求,最大超标量为4.2dB。
远期昼间均能达到4a类区标准要求,夜间显圣村未达到4a类标准要求,最大超标量为5.2dB。
2)2类区
本次预测共布设4个2类区交通噪声预测点位。近期昼间均能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夜间除兰州村以外,其余各敏感目标均未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最大超标值为3.8dB。
中期昼间上半山存在超标情况,超标值为0.4dB,其余各敏感目标均能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夜间除兰州村以外,其余各敏感目标均未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最大超标值为4.3dB。
远期昼间显圣村、上半山存在超标情况,超标值为0.4dB,其余各敏感目标均能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夜间各敏感目标均未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最大超标值为7.0dB。
营运期固废:运营期环卫工人会定期对道路进行定期清扫,主要固废为树枝、树叶等杂物。由于该固废的量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树枝、树叶等杂物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养护垃圾由养护工人统一清运处置,对沿线环境影响不大。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测效果
生态环境:对于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对于陆生动物,在活动较频繁地地带设置标识标牌;对于水生动物,加强路、桥面的维护和清扫工作,加强桥梁防撞设计、安全设施设计及事故应急系统设置和管理;对于水土流失和农田保护,强化道路日常维护管理;对于生态景观。结合沿线实际,因地制宜进行人工复绿等措施进行保护。
环境空气:加强道路管理和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公路沿线进行绿化,并做好绿化工程的维护工作;规划部门严格控制公路红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
水环境:加强路面桥面清理;加固高跨越桥梁护栏,在沿线桥梁桥面两侧设置连续的防撞墩,加强桥梁排水设施建设。
声环境:项目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从噪声源控制、敏感目标噪声防护、交通噪声管理提出措施,可达到相应声环境标准。
固废:环卫工人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扫,集中清运;加强公路养护单位和养护工人的管理力度,杜绝将养护垃圾随处倾倒的现象。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工程在采取各项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后,符合“三线一单”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隔声降噪措施后沿线敏感目标室内声环境质量得到了合理保护,符合《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在采取相应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后能维持水环境质量现状。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进行了公示,项目符合环评审批原则。
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环境可行。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征求公众意见范围:项目所在地周围居民及周围相关企事业单位。
2.征求意见主要事项:包括对当地现状环境质量的意见和看法;对当地主要环境问题的意见;对项目的了解程度、意见和看法;对本项目建设最担心的环境问题;以及其他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邮件、信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环评单位反馈意见,请务必留下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回访。企事业单位加盖公章。也可以将意见以书面形式送交负责该建设项目审批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对该建设项目予以公示,公示并征求意见的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2024年10月23日~2024年11月5日)。公众对本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相关意见的,可在公示期间内提出。
公众若需补充了解本项目相关信息或查阅本项目环评文件,请在公示期间联系环评单位索要,查阅环评文件的时限在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九、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审批单位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嵊州市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绍兴市嵊州市华发南路88号
联系电话:周冰峰 0575-81381898
2.环评单位
单位名称:浙江环龙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杭州市余杭区联创街77号汇银中心3幢1单元
联系电话:何彩霞 0571-88975805
3.审批部门
审批单位: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
单位地址:绍兴市嵊州市越秀路70号
联系电话:0575-83184624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