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29H/2024-107895 | 主题分类: | 卫生 |
发布机构: | 嵊州市卫生健康局 | 公开日期: | 2024-12-25 17:04:58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绍兴市卫健委的关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年度目标任务,聚焦群众需求,促改革、攀高峰、强基层、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康嵊州建设上有新成效。一是健康浙江考核再创佳绩。2023年度健康浙江考核我市再获优秀等次,排全省第18位,连续六年考核优秀。《嵊州市有序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嵊州市“数字家庭医生”应用打通基层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2个案例入选2023年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其中数字家庭医生案例入选2024年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二是病媒生物防制持续巩固。鉴于今年全国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严峻的防控形势,我市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加强防蚊灭蚊的通知,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爱国卫生环境整治。三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不断强化。
(二)公立医院发展上有新突破。一是推进县级强院建设。市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二期项目完成建设并投用;市人民医院国家级“创伤中心”顺利通过省质控中心现场评审,国家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正式挂牌启用。市妇保院和疾控中心新址正式投用,市妇保院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建立托管合作,增挂浙江省人民医院嵊州分院牌子。市五院成立嵊州市睡眠医学诊疗中心。三是提升科研及学科建设能力。2024年成功立项嵊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3项,申报省级30项,绍兴市级5项;已创建省级重点学科4个、绍兴市级重点学科4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开展院院合作8家,院校合作5家,重点合作学科22个,成立名医工作站(室)19个。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市中医院中医妇科确认为新一轮绍兴市医学重点学科。市中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
(三)基层服务效能上有新建树。一是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争先创优。2023年度绍兴市基本公卫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我市排名第一,获绍兴市卫健委通报表扬;5月,我市成功增补为浙江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8月,我局连获省卫健委2封感谢信,对我市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工作予以肯定。经验做法《嵊州市多措并举推动卫生健康便民惠民》在浙江信息(每日简报)第88期刊登,获李岩益副省长批示肯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做法先后入选省、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二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已完成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7家,实现全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100%通过国家“基本标准”验收,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国家“推荐标准”验收,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医院”创建,甘霖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三是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今年我局涉及的七优享工程和三级民生实事共14个项目均高质量完成。
(四)便民惠民服务上有新动作。一是深化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出台《嵊州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聚焦患者诊前、诊中、诊后服务需求,全面优化医疗服务工作流程,持续改善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二是推行“老年人看病就医更方便”五大行动。卫健、民政、医保三部门联合出台《嵊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看病就医更方便”五大行动(2024—2025年)》,全市所有一体化村级医疗机构实现预约挂号功能;全市15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实现看病就医“刷脸通”功能;人民医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区1个,五家中心卫生院、4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安宁疗护病床18张。三是实施基层两慢病长处方优化工作。以解决“两慢病患者频繁配药定期挂号,一般诊疗费负担重”这一“小切口”问题为导向,探索实施两慢病长处方优化工作。
(五)“一老一小”服务上有新保障。一是全面实施优化生育政策。牵头起草《嵊州市优化生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三孩产妇育儿津贴和育儿补助,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扎实推进“幼有善育”工作。完成首轮托育机构等级评定,新增绍兴市二级、三级托育机构各1家;新建公办托育机构4家;新增三界、三江、谷来和贵门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完善0-3岁发育监测筛查和干预县、乡两级筛查网络。三是聚力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推进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家庭病床与家庭养老床位“两床”融合服务模式。
(六)数字化改革上有新探索。一是落实健康浙江数字健康高地建设。市中医院在全省率先实现基于“安诊儿”的检验检查自主开单应用;公立医院和相关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浙里护理”平台接入;推进基层人工智能临床辅助诊断应用,实现AI临床辅助诊断应用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医共体医保行业自律数智应用获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数字健康“提名案例”。二是探索“以居民健康体检为基础的全人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建立健康体检质控管理和检后分级分层管理、干预、处置全流程数字化应用,实现健康体检和重点疾病筛查联动;深化签约服务“六个拓展”,实现人工智能健康体检报告辅助生成和体检结果解读及宣教;推进“5G+巡回医疗”,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刷脸就医、多层级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大型仪器检查预约等功能应用。三是推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相关信息化建设。按上级部署实施医疗机构号源管理、双向转诊、急救对接、7类证件线上线下应用、信用就医、院后随访、病理互认、加号管理等信息化优化改造,开展看病就医“刷脸通”试点探索,全面实施预约挂号“村里办”,落实门诊精准预约诊疗和号源优先策略;完善家庭病床数字化应用,辅助推进家中住院“智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