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现公布《石璜镇长乐江综合治理工程重大行政决策方案》。
一、 项目建设的背景
长乐江是曹娥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东阳市道尚岭,流经长乐镇、石磺镇、甘霖镇,在嵊州市城区汇入曹娥江,流域面积864km2,河长70.5km。其中嵊州境内河长33.7km,河道平均比降3.6‰,流域面积652km²。现状河道两侧修筑有护村堤、护镇堤,总长度59.75km。嵊州市长乐江综合治理工程(堤防加固郯城江出口——同心桥)位于长乐江左岸堰底堤,堤防加固长度为3.03km。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保障堤防工程防洪安全运行的需要
长乐江流域地处浙江省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受梅雨和台风雨影响,尤其是台风雨,降雨量集中。梅雨期,暴雨笼罩面积大,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因梅雨期暴雨形成洪涝出现次数约占总数的25%。8月至9月为台风季节,是洪灾多发期,两个月发生的洪涝灾次数约占总次数的50%,受台风的影响,降水历时相对不长,一般在三天,而暴雨强度高,雨量集中,易造成大范围的洪涝。
(2)是发挥流域防洪整体作用的需要
《曹娥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2008-2030年)对流域的防洪工程作了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其中防洪堤是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面向被保护对象的前沿防护工程,直接关系到各防洪保护区的安危。在规划基础上加快实施防洪堤加固建设,为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保障已是当务之急。
(3)是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按照《嵊州市域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长乐江沿江两岸是嵊州市城市发展三个副城之一,长乐江下游河口两岸为嵊州市主城区所在地,防洪压力较大。嵊州市区地处曹娥江上游四大支流澄潭江、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的汇合口,在长约6km的河段内,流域面积由864km²骤增至2939km²,来水集中。加上各支流均属山溪性河段,坡陡流急,集流时间短,洪量大。长乐江沿江两岸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防洪标准较低。长乐江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对原标准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对原开口堤及滞洪工程进行改造,利用老江道进行分洪工程改造,提高流域防洪标准,使堤防在防洪期间安全可靠,对堤后保护区内的城市、工矿企业、农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本工程未提出大范围退堤工程,减少大量拆迁工程及政策处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4)是改善流域水环境的需要
长乐江干流太平桥~长乐镇河段水环境功能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其余河段(长乐镇~环城桥河段)水环境功能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从改善流域水环境来看,本次工程在满足流域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水环境、水景观等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水行政执法力度,尽可能推广生态护坡建设,以保持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流域水环境。
三、项目选址及建设用地
本项目位于嵊州市石璜镇,不新增建设用地。
四、建设内容和规模
鉴于长乐江存在的防洪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长乐江干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主要由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堰坝修复工程、桥梁等附属建筑物组成。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堤线基本沿现状堤线布置,堤防加高加固工程总长26.80km,其中左岸堤防长14.25km,右岸堤防长12.55km。工程共改造堰坝8座,改造涵闸42座,拆建桥梁10座。本次主要加高加固堤防工程总长3.03km,维修、改造涵闸6座,拆建桥梁1座。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