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4812B/2024-103785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宏观经济 |
发布机构: | 综合科 | 公开日期: | 2024-05-22 17:27:30 |
面皮一摊、馅儿一握、指间一旋,就是一个嵊州小笼包。还有软糯的炒年糕、金灿灿的榨面、酥脆的春饼……这些舌尖上的美味,让千万游客只要来过这剡城,就难以忘却其间风情!
嵊州小吃在越商大会上备受欢迎
如今,嵊州小吃早已从绍兴小城走向大江南北,行走在全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时常能见到嵊州小吃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嵊州小吃从业者已超过8万人,小吃门店3万余家遍布全国各地,远至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年产值110亿元左右。
小吃产业“多起来”“走出去”,为嵊州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立足本地优势,进一步提升嵊州小吃产业发展质量,实现产业富民,嵊州市积极发挥财政政策效应,撬动小吃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人民共富新模式。
近年来,嵊州财政聚焦扩中家庭增收致富目标,按照政府搭台、普惠金融、产业振兴、富民创业总思路,成立嵊州小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出台《地方小吃“创富增收”模式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实施方案》,探索打造地方小吃创富增收模式。
针对小吃产业标准化程度低、产机融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嵊州市充分发挥省级粮食产业融合发展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效能,财政引导多方资本下乡进村,推行“国企+民间资本+合作社+种粮户”机制,由国有企业或小吃龙头企业以订单形式与种粮户合作,共建优质稻米、年糕、榨面等基地,升级小吃原料粮食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小吃原辅料品质。
原料的产业化加工开辟了农户致富的新路径,带动从事原辅料种养的低收入农户家庭增收。去年,二分田年糕厂“订单式”收购当地社员年糕专用稻谷4623吨,加工并销售年糕1000吨,联结农户2000户,使得农户平均每亩增收240元。
嵊州市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为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嵊州创新“电子食安身份证”全链溯源,为每份小吃原材料受检食材赋予唯一、可溯源“身份证”,归集11类数据,通过专业认证保障食品安全。消费者仅需扫码即可溯源食品,为入口食品更添安心。截至目前,嵊州已累计生成“电子食安身份证”95万余份。
食品安全“溯源头”,不仅提升了嵊州小吃附加值,也为食品经营端、原材料生产者减负增效。“电子食安身份证”配合全覆盖的检测体系,嵊州打造“30分钟快检服务圈”,解决原材料生产者送检远、费用贵等问题。据统计,去年全年嵊州共计为送检商户节约检测费用超1亿元。
聚力广大小吃经营者的健康有序经营,为全域经济发展再注活力。近年来,嵊州市财政局突出高保障、低门槛,创新小吃金融产品改革,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力量,推出了“越乡情-小吃贷”等信贷产品,利率比普通贷款下浮10个百分点,最高贷款额度可达100万元。符合相关规定的小吃经营户,在扩大生产的道路上成本更低、盈利空间更大、创收致富更容易。目前,嵊州已为5000户小吃从业者授信5亿元,累计提供贷款2.95亿元。
财政杠杆助力小吃产业发展将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将累计培育小吃企业100家,实现小吃产业年产值市外100亿元、市内100亿元‘双百亿’目标,带动各类群体增收致富。”嵊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嵊州将进一步深化省级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等支持性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深耕全省首批试点基础,“财”掌火候烹出小吃产业“共富”味。
【调研札记】 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途径。嵊州小吃历史悠久,是“浙江小吃文化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对于嵊州而言,小吃就是“土特产”,小吃产业无疑也是最具特色的兴农、富民产业。嵊州财政聚焦小吃产业振兴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财政支持多维保障小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锚定本土的特色化致富道路,也走出了一条以“小杠杆”撬动“大产业”的高效发展道路,为全省县域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创收减负提供了新的样板。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