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嵊州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嵊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25-03-27 15:31
信息来源:嵊州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嵊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次数:
单位名称嵊州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嵊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代表人俞朝
住所  嵊州市龙会一路7号
开办资金(万元)164.05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年初数(万元)129.70期末数(万元)105.02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畜牧业生产发展技术指导及动物卫生防疫服务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831463635845举办单位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底,全市留存生猪养殖场346家,生猪存栏15.5356万头,比上年同期12.8794万头增长20.62%,其中母猪存栏1.6673万头,比上年同期1.7712万头减少5.87%;牛存栏0.0795万头,比上年同期0.0789万头增长0.76%;羊0.8507万头,比上年同期0.9328万头减少8.8%;家禽存栏275.6636万羽,比上年同期235.2228万羽增长17.19%;兔存栏9.2769万只,比去年同期9.5352万只减少2.71%;肉类总产量30844.26吨,比去年同期34467.35吨减少10.51%;禽蛋产量4785.11吨,比去年同期4753.00吨增加0.68%。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办好业务福祉“头等事”1、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开展生猪产能调控,保持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1.62万头以上;支持规模猪场改造提升,引导释放优势产能,规模猪场保有量稳定在118家以上;将符合条件的生猪企业积极纳入保供基地名单,确保全市生猪优势产能总体稳定,防止产能大幅波动,不断提升猪肉供给安全保障能力。截止二季度末,我市能繁母猪存栏量1.64万头,完成绍兴下达我市1.6192万头任务指标。成功创建2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分别为嵊州市越冬牧业有限公司、嵊州市嵊德牧业有限公司。2、行政审批及监管工作。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在内的22个动物检疫规程等法律法规做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协助审批中心的农业窗口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等的现场审核工作,做好乡村兽医、执业兽医的备案工作,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执业兽医的年检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6家许可证审核工作。对具有资质的动物诊所、饲料生产企业、兽药店等进行日常监管以及指导工作。3、“春防”工作成效显著。对照省市关于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和往年“春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嵊州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到应防尽防,不留死角,确保免疫进度、密度和免疫抗体合格率达标,期间共免疫疫苗92万(ml、头份),有效筑起疫病防控屏障。4、无害化处理工作平稳有序。紧盯无害化处理规范,堵住监管漏洞,持续优化无害化处理机制,截止7月底养殖环节收集病死猪28327头,禽7265羽,屠宰环节收集病害动物及产品折合151.52头,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今年累计拨付补助资金263.75万元。5、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依托嵊州市防治动物指挥部牵头作用,强化与各成员单位的联防联控机制。对屠宰场、无害化中心、养殖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抽样检查,定期不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组织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共抽检畜禽血清样品5372份,其中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小反刍兽疫的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3%。本着“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原则,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调整充实应急队伍,加强人员应急值守,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对应急储备物资合理更新,确保消毒、防护、免疫、监测等应急物资调得出、供得上。二、争当绿色发展“先行者”1、开展畜牧业安全生产巡查。围绕养殖场(畜禽圈舍稳固程度、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设置安全防护和安全警示标志等情况)、屠宰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等重点,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摸清底数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健全排查台账、细化落实整改措施,督促养殖场(企业)立行立改,确保排查到位百分之百、整改到位百分之百。截止目前,共排查306个单位,发放安全生产相关宣传资料342份,发现问题隐患问题5个,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2、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对全市留存规模场再次开展查漏补缺,对养殖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生态消纳、综合利用、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整改提升,进一步完善“一场一策”治理方案,坚持源头减量、综合利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确保粪污得到有效处理,不直排入河入地。截止目前,347家留存规模场全部完成整改提升,劝导关停留存规模猪场2家、散养养猪户1家。近期,对水禽场进行重点排查,劝导关停水禽散养户6家。3、巩固“先打后补”成果。辖区内267家养殖户和7家第三方服务组织注册参与并持续活跃,通过“浙牧通”小程序使用上传小反刍兽疫疫苗1150ml,牛羊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1250ml,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10850ml,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59750ml,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700ml,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2050ml,猪瘟疫苗93650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2416750ml,今年拨付补助资金62万元。三、激活转型发展“动力源”1、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利用我市粮食主产区内丰富的稻田资源,在崇仁镇、长乐镇等区域因地制宜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结合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创建,建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示范点,发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户开展综合种养模式。今年崇仁镇的莲珍家庭农场,推广的稻虾鹅轮作模式在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绍兴参赛中唯一获奖单位,年底前新建连片50亩以上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家。2、逐步撤并定点屠宰企业。目前全市共有3家定点屠宰场,其中崇仁镇和黄泽镇2个小型生猪屠宰点根据上级工作要求进行关停并转,对于关停涉及的前期沟通、资金需求、人员和市场猪肉有序供应等保障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后期的具体实施阶段也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年底前可完成撤并工作。3、兽医实验室改造升级。根据上级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数字化改造,加大实验器材购置和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能力。4、畜禽运输车辆洗消中心高效运行。现有1家洗消中心,通过合理消毒药品选择和完善洗消程序,可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该洗消中心日洗消车辆50辆以上,可有效保障全市畜禽运输车辆洗消需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过程中需加强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及时掌握信息,各部门联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下一步打算一、展现新气象,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做好浙系长毛兔临时性保种监测评估。嵊州市华兴良种兔有限公司的浙系长毛兔被列入省级临时性资源保种单位,根据保种协议做好保种技术指导和服务,督促主体按照协议要求和保种效果监测落实保种责任。2、做好生猪良种补贴工作。根据嵊州市2024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良种补贴,完成省下达补贴母猪数量4000头的任务目标,补贴资金32万元。3、做好畜牧业安全生产宣传。深入养殖场(企业)讲解养殖生产安全要点,切实提高大家对畜牧业安全生产认识,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杜绝麻痹松懈思想,在养殖的每一个环节中坚决守住不发生事故。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宣传,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浙里办、爱嵊州、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养殖安全宣传视频、应知应会信息,引导养殖户观看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安全警示教育动漫宣传片,加大畜牧安全生产知识在群众中的宣传力度。二、做出新部署,抓实检疫监督工作结合《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动物检疫监管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对检疫申报制度、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流程开展监督检查。继续加大调运相关政策的宣传,必要时联合农业执法大队抓典型,致力于杜绝生猪违规调运的情况再出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严格按照审核办法做好现场审核工作。三、总结新变革,严格动物疫病防控1.扎实推进秋防工作。对照往年工作经验,提前谋划,全面部署,有效落实,通过严要求强监管,提升免疫覆盖面和注射畜禽抗体水平,有效筑牢疫情防控屏障。2.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系统布局非洲猪瘟防控各环节,同时抓住畜禽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的生物安全水平。3.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全力抓布病、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扩大宣传人畜共患病危害覆盖面,提升畜主疫苗接种意识。4.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深化工作。继续做好各类养殖主体参与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的积极性的提升工作,强化养殖户疫苗免疫意识。加快“先打后补”补贴拨付频率,真正让这项惠民、防疫病举措发挥作用,更好助力我市畜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5.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申报、收集、运输、入库、处理、产物处置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管控,细致推演,查找漏洞,核实责任再压实,处理过程更规范,使无害化处理率稳定保持在100%,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9月25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