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法定代表人 | 李朝华 |
住所 | 嵊州市鹿山街道中央宅村50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953.4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2168.9 | 期末数(万元) | 1856.1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中学历技术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机电、计算机、幼师、烹服及市政工程专业高中学历教育相关职业培训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83471430082H | 举办单位 |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嵊州市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一)党建领航,健全体系铸清廉2024年,学校实行书记、校长分设,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学校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积极探索将支部建在专业系部的二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不断优化“锐蓝”党建品牌,强化清廉学校规范化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为育人工作提供坚实政治保障。(二)模式转型,激活专业展新姿2024年,学校将学区二级管理模式转变为专业系部二级管理模式,对全校13个专业进行重组,设立智能制造与机电工程系、财经商贸与公共服务系、烹饪工艺与旅游管理系三个专业系部。通过推行“教学重点指标发展评价体系”和“优质教研评价体系”,激发专业系部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其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三)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提素质2024年,学校坚持五育并举,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发光。学校重视学科教学,在省市两级面向人人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在绍兴市级测试中总分排名第一。本年度学生参加高考489人,本科升学28人,专科上线405人,上线率88.5%;“3+2”升学210人,自主招生21人,合计升学643人,总升学率78.3%,升学质量位居绍兴市第一梯队。(四)以赛强师,名师队伍展风采2024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取得新突破,数学、电商、文秘3支团队晋级绍兴市决赛,其中电子商务团队更是闯入省赛并荣获二等奖。在绍兴市中职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比赛中,电商团队夺得一等奖,信息技术团队和数学团队获二等奖,另有6支团队获三等奖。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中,曹杰老师荣获数控车项目铜奖(第三名),并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五)德育创新,四自一导提品质2024年,学校省德育品牌“四自一导”再升级,根据专业系部特点优化学生会架构,显著提升学生自主管理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学校不断搭建德育载体,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本年度发布“安全微课堂”20期,开展“捡跑团”活动,扩充国旗班队伍,提升国旗班校内外影响力。同时,积极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共开设“锋领剡育·锐蓝行知”家长学堂5次。(六)宿舍改造,民生工程暖人心2024年,嵊州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入1100多万元对学校3幢男女生宿舍进行内部大改造,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学习环境,极大地提升了住校生的幸福感。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技能为先,德技双馨塑匠人2024年,学生技能竞赛成绩再创新高。一年来,学生在绍兴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36项62人次,其中法律实务赛项连续第二年夺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金奖,现代加工赛项目荣获银奖。在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工业数字化关键技术应用赛项中,两位同学获得中职组一等奖,两位同学获三等奖。(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英才2024年,学校摒弃传统以实习生为媒介的短期校企合作模式,调动招生就业处和专业系部力量,开展“精准访企拓岗、深化产教融合”系列活动,探索紧密型校企合作新路径。学校与浙江中益机械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及培训课程、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产品设计研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三)基金助力,职教发展谱新篇2024年,学校成立“锐蓝”奖教基金,该基金由热心职业教育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有识之士自愿捐款设立,旨在资助、奖励和激励师生,培育精锐蓝领工匠,践行工匠精神,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浙江中益机械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目前已有13家企业合计捐赠140万元。(四)服务社会,技能培训显担当2024年,学校完成双证制培训315人,完成率157.5%;积极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本年度共开展认定场次27次,认定人数848人次。此外,学校还承办了绍兴市在线学习服务师技能大赛、绍兴市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绍兴市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竞赛、绍兴市家政服务员(家务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四场市级比赛,参与人员1409人次。本年度,学校完成技能类上岗证培训考试5593人次。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对照发展规划与目标,2024年,学校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优势学校的发展水平与要求,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我们的短板主要表现在:1.师资严重短缺,名师成长有效机制还未形成。2.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3.文化建设内涵以及引领机制有待加强。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继续做好党建工作,深化“锐蓝”党建品牌内涵建设健全完善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全面实施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组织决策工作流程。突出专业系部党支部主导作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合“拓”文化建设体系,深化“锐蓝”党建品牌内涵,结合重新制定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养、联合评价”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锐蓝521”人才培养模式,明确“锐蓝”党建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二)争创省现代化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积极争创省现代化学校,不断推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拓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尽最大的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实训设备;2.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3.努力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比赛),争取有所突破。(三)推行教育教学指标发展评价体系,突出专业系部核心地位在2024年专业系部二级管理平稳运行的基础上,2025年将全面推行《专业系部教学重要发展性指标校本评价体系》,通过对专业系部专业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发展、学生发展四大块校本评价考核,激活专业部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专业系部在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四)推行优质教研评价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教研团队(五)全面实施“悦积分”工作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氛围志愿服务“悦积分”工作机制是衡量教职工在学校工作中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通过志愿服务“悦积分”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急、难、重等临时性工作难题。(六)用好“锐蓝”奖教基金,完善基金管理办法用好用实“锐蓝”奖教基金,完善细化“锐蓝”奖教基金学生奖、教师奖、职工奖奖励标准,规范申请审批流程和基金使用,建立使用台帐,确保基金能够激励师生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管理的高效性和积极性。(七)建设“拓”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结合区域文化和学校专业特点,学校提炼了“拓”文化,2025年将全面围绕“拓”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拓”文化,通过拓展德育文化、拓展后勤服务文化、拓展专业文、拓展产教融合文化、拓展传统文化、拓展国际文化,构建“拓越文化课程”体系。机电系设立“欧冶子文化课程”,经贸系设立“范蠡文化课程”,烹旅系设立“袁枚文化课程”,培养具有“灵巧的手、聪明的脑、勇敢的心”和开拓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八)实施班主任聘任考核机制,打造优质班主任团队2025年,将全面贯彻落实局班主任大会精神,出台并实施班主任聘任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考核,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应聘班主任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025年,争取至少有1位班主任(或团队)在绍兴市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参加省赛。(九)抓好学生体测工作,努力提升体测成绩充分利用好“锐蓝”奖教基金,出台《体育竞赛成果奖励方案》《体质健康测试班主任和系部主任奖励方案》,加大对体育教师、学生的奖励力度,每年从奖教基金中拿出5-10万奖励学生和体育教师团队。规范体育课课堂教学能力,重点对体测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建立学生体质成绩“龙虎榜”,设立挑战机制,并与学生评先评优等挂钩。(十)深化产教融合,实施“长学制”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紧密型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改变短期的临时性人才需求模式(短期实习模式)。建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长学制”(从高一新生就开始采用定单式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学校被评为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绍兴市中小学示范性党组织、“锋领剡育”五星党组织;学区转为专业系部二级管理,设立机电、经贸、烹饪三个专业系部,修订了职称自主评聘标准;国赛金奖2个(含行业)、银奖1个、铜奖1个(行业);绍兴市级及以上获奖36项;高职考本科28人,上线405人,总升学率81%,绍兴市第一梯队;语、数、英绍兴市人人测总分第一;德育“安全微课堂”20期,开展“捡跑团”活动7次;紧密型校企合作,重新制定校企协同育式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锐蓝”奖教基金(150万元);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绍兴市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1个。省技能大赛第三名(人社),“省技术能手”1人,“省青年工匠”1人,正高级1个。2.今年没有涉及诉讼事项。3.今年无投诉情况。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成立“锐蓝”奖教基金,用途:职业教育发展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