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嵊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 | 法定代表人 | 袁显龙 |
住所 | 嵊州市官河横路5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372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761.77 | 期末数(万元) | 612.23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依法行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职责。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83471440213G | 举办单位 | 嵊州市交通运输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嵊州市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争创荣誉方面:“前置五法”工作法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被列为2024年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县,甘霖中队被省厅评为清廉交通建设成绩突出单位,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枫桥式”基层执法站所,获评全省公路与运输系统第一批清廉建设(廉洁文化)典型案例,被绍兴市政府评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在绍兴市交通运输说理式执法比武中获得团体二等奖。(二)执法效能方面:一是执法有力度。今年共处理行政处罚案件1300起,罚款392.97万元,其中共处理非现案件835起,占比64.03%,行政处罚案件数完成全年任务数的64.07%,另有轻微违法告知承诺案件379起,首违免罚案件比22.57%。办理“一键办”、“自助办”675件,“异地办”10件,“掌上办”27件,智能评100%。二是执法讲规范。处理行政处罚,严格执行“三书”同达,不断提升案卷质量,全年未出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加强法制宣传,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尽力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力争零投诉、积极向社会大众开展普法宣传,做好说理式执法。落实交通信用修复工作,做好普法宣传,帮助、督促企业实施信用修复,2024年度协助运输企业信用修复232条。三执法在行动。与交警、城管开展渣土联合行动16次。合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卡口执勤;全年开展治超行动25次,与东阳执法队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11次,虞嵊新三地联合行动3次。开展路域环境整治,通过日常巡查主动发现公路沿线相关问题,严厉打击超限超载、抛洒滴漏等脏乱差问题。强化部署安排,出动执法人员2900人次,开展联合执法125次,发现并处置各类问题隐患4000余个,查处污染公路、超限超载、擅自挖掘公路等案件1074件。涉杭车整治,安排执法人员入驻客运中心,共检查涉杭医院客车63车次,经现场检查发现相关违章共计12起。高铁站整治,安排执法人员入驻高铁站,对发生的问题及时调解、查处,共查处出租车、网约车案件94起。四是执法求创新。强化非现治超工作。以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利用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收集和分析严重超限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时间规律,实施针对性的重点打击整治。开展虞嵊新三地联合治超,“慎夏▪夜鹰”、“慎夏▪零点”、“厉冬▪虞嵊新联合”等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车货总重75吨以上违法超限运输、抛洒滴漏、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累计查处车货总重75吨以上违法超限运输案件146件,其中,查处“百吨王”1辆,车货总重75吨以上货车数量比较下降44%,普通公路超限率控制在1%以内,完成“浙路通-数字路政”建设。通过“浙路通-数字路政”平台精准布控模块,对违法未处理3次以上车辆及重点布控车辆设置电子围栏,发现嫌疑车辆轨迹后,利用GPS开展全程追踪,开展精准布控打击。利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航,辅助摸排、锁定目标,补充人巡盲区。压实行业监管责任,着力开展货物源头、承运企业等信息研判,抄告提醒各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向外省交通部门抄告超限超载车辆261辆次,向交警部门抄告遮挡号牌车辆33辆次。抓好数字打非工作。根据卡口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今年以来共研判疑似非法营运客车116辆,其中列入白名单95辆,列入抓捕名单21辆。时刻关注系统预警,及时组织开展布控,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布控行动256次,完成车辆现场核查22辆,其中,作出处罚4辆,列入白名单18辆。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紧盯政策,结合实际,动态调整,着重提升监管事项覆盖率及跨部门检查率,截止目前,抽查事项覆盖率为100%,任务完成率为100%,应用信用规则率为100%,掌上执法率为100%,检查结果公示率为100%,问题后续处置率为100%,双随机检查占比为94.18%,跨部门监管率为52.94%,所有指标皆达到上级要求。(三)民生实事方面:完成1条客货邮融合线路建设、配合邮管中心完成15个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并通过绍兴验收;已新增或优化公交线路32条,其中新增2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公交线路15条、城市公交线路2条;新建城市公交站亭15个,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8辆,今年新增定制客运班线1条;今年更新新能源巡游出租车15辆,巡游出租车新能源比例已达78.9%。(四)行业监管方面:强化分级分类监管,提升危货运输行业本质安全。一是持续深化交通、公安、属地镇街、运输企业、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四长五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外公示网格化管理人员清单,明确工作职责,延伸监管责任,健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二是推动浙运安全域智控应用,落实运输企业“持码上岗”、“扫码作业”、“定点打卡”,督促源头企业落实“五必查”和“扫码作业”,按规定频次抽查各企业动态监控人员在岗和异常线索处置情况,实现危货车辆运行实时精准管控和全过程闭环管理。三是强化部门协同监管,6月份,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了1次危货运输企业大检查,紧盯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逐企逐人逐车地毯式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做到管理部门入企检查覆盖、企业车辆联合排查、从业人员资质核查、在用罐体检验合格四个100%。四是按“五统一”要求,严格做好更新车辆资质审核,今年以来已更新危货运输车辆7辆。补短板强基础,深入开展公交客运行业安全隐患治理。一是挂牌督办嵊州市长运城乡公交有限公司和嵊州市客车运输公司。二是进一步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结合日常管理发现的问题隐患,再次对双重预防机制修订完善,确保各类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安全隐患治理到位。三是强化浙运安应用,按企业查岗覆盖率100%、车辆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开展动态查岗和车辆抽查,建立“两客”驾驶员“亮码上岗”制度,严格落实红、黄码驾驶员停岗学习、约谈警示等管控措施。推进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普货运输安全隐患治理。一是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及时调整10辆车以上普货运输企业网格,我市现有10辆车以上普货运输企业30家,双证齐全企业29家。二是积极开展普货运输企业入企检查,已完成10辆车以上企业入企检查,同时,结合“双随机检查”等工作有序推进10辆车以下入企检查,目前检查率为40.8%。三是推进普货运输车辆卫星定位装置“装而不用”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发现异常线索183条,已全部完成整改恢复正常。四是开展货运代理行业专项检查,实现全市51家货运代理点检查全覆盖,严格落实托运信息登记和货物查验制度,确保作业场所视频监控设备运行正常。五是积极推进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目前已淘汰国三排放标准的老旧营运货车36辆,国四排放标准的老旧营运货车65辆。规范教学行为,确保驾培市场有序稳定。一是积极开展驾培行业专项整治,持续推广“学驾一件事”和“越学车”,重点抓好驾校主体责任,规范驾校教学工作,加强线上和线下检查力度,严格落实模拟教学情况和驾校现场检查频次,督促驾校形成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抽查电子教学日志18545条,查处违法行为36起。二是有序推进驾培行业稳定发展,于10月27日组织开展了1次教练员素质提升暨警示教育培训。强化服务保障,推动维修行业健康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管控措施,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全市有烤漆房的107家汽修厂的巡查,督促相关汽修厂结合实际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并根据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管控工作指令单严格落实臭氧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重点时段暂停喷涂等涉VOCs挥发作业工序。二是进一步规范M站维修作业,要求各M站必须按要求规范维修,严禁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破坏汽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等弄虚作假方式通过排放检验的行为。三是推进汽车维修数据归集工作,一二类维修企业归集率为100%。四是加大无证维修企业查处力度,责令未按规定备案的维修业户限期改正,今年以来维修企业备案22家。(五)安全生产方面: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夯实行业本质安全。积极开展春运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护盘行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防汛防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集中整治、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费用专项检查、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更新和应急车辆、人员保障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问题隐患排查整治闭环,应急车辆、人员和物资储备充足,管控措施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926人次,检查企业452家次,发现隐患351起,已全部完成整改。以处置能力为重点,抓好三防应急工作。一是重新修订了突发道路运输事故等6个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做到责任到位、指挥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措施到位等“五到位”。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提升从业人员应急处置水平,在紧急情况下自防自救、有效逃生、使用防暴器材的能力,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类应知应会知识培训6次、应急演练活动13次。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做好“三防”应急工作,根据响应级别,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及时停班停运,严禁冒险行车,严格执行“白名单”制度,对民生保障、应急运输车辆全过程实时管控,切实做好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六)深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快年轻干部培养,按照“三个月跟着干、半年能单干、一年成骨干”的目标锻炼年轻干部,充实交通青年干部后备人才库,今年推荐3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执法队中层岗位。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廉洁惩防体系,遏增量、清存量,着力整治吃拿卡要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有轻微违纪行为或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早提醒、早批评、早纠正,今年以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多次,内部追责问责5人次,岗位调整4人次。三是业务能力提升,开展周一夜学,组织在编人员积极参与绍兴执法队和嵊州司法局组织的各类法律知识考试,落实执法人员培训工作,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线执法力量薄弱;科技执法水平有待提升;在当下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下,执法队员个人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执法质效。1.加大执法力度。首先是加强“三重”(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执法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深化虞嵊新跨区域和公安城管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重点开展104国道超限运输、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执法行动,对渣土运输车辆加强执法检查,确保104国道过境运输车辆车厢密封更严更实;其次是对网约车开展不定期综合整治,在商场、医院、高铁站门口开展不定期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三是对二客一危车辆检查,特别是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2.优化执法风险防范机制。3.盯牢行业执法重点。(二)依托科技赋能,推进数字执法。1.推进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做好对G104国道K1610+920三聚潭非现场执法点位升级改造和治超站一站多用平台建设。2.探索交通执法领域科技创新。研究无人机AI应用新场景,提高公路执法巡查工作效率;建设执法音视频管理平台,实现执法记录仪联网数字化管理。(三)落实安全责任,提高治理水平1.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各项整治任务,常态化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强化行业监管。重点做好“两客一危”等车辆管理,组织开展从业人员专项培训,智控指数县级评分达到92分以上。开展公路标志标识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比亚迪美洲经销商大会保障任务。(四)优化惠民服务,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1.优化公共交通供给。2.提升出租车服务质量。3.积极培育发展规上企业,依托甬金扩容,鼓励工程建设单位与规上企业签订运输协议,对车辆较多的运输企业开展“一对一”的企业上规精准辅导。(五)支持争先创优,守牢廉政底线1.瞄定目标争先创优。加快打造绍兴市级“枫桥式”执法站所及全省第二批枫桥式站所。2.进一步筑牢清廉底线。3.强化业务能力培养。持续推进法制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一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严格贯彻落实《浙江省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3年9月版)》,每月开展一次全员集中法律学习和研讨,每季度安排廉政教育培训,择机开展集中培训。巩固交通执法突出问题整改成果,以执法规范化、清廉交通建设和“枫桥式”基层执法站所为载体,持续推进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执法能力。组织好执法大比武活动和各类法律知识考试,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4月10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前置五法”工作法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2、甘霖中队被省厅评为清廉交通建设成绩突出单位,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枫桥式”基层执法站所,获评全省公路与运输系统第一批清廉建设(廉洁文化)典型案例,被绍兴市政府评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3、在绍兴市交通运输说理式执法比武中获得团体二等奖。4、今年办理政务热线投诉1190件,我单位对投诉举报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及时查处,对群众不满意服务进行了改进。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