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嵊州市新城实验学校

发布日期:2025-04-10 15:33
信息来源:嵊州市新城实验学校
浏览次数:
单位名称嵊州市新城实验学校法定代表人潘孝良
住所  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丹桂路2号
开办资金(万元)5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74.13期末数(万元)71.41
宗旨和业务范围实施初中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83MB1P5162X2举办单位嵊州市教育体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嵊州市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学校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围绕教体局“十四五”规划和工作要点,全体师生积极围绕“勤为善为融心融情”学校工作主题,深度融合,奋楫争先,积极打造新城教育。一、党建引领凝心聚魂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常态落实“三会一课”,精心谋划“主题日活动”“先锋课”、组织开展民主生活、讲党课、开展家访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切实发挥党员教师的旗帜作用,当好各项工作“领头雁”,全面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制度,保障全体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清廉制度,成功打造了“融勤致远”党建品牌。学校认真开展“教育家精神铸师魂锋领剡育正师风”活动,学习“师德师风负面清单”“中小学教师十项行为准则”组织法纪法规学习,增强底线思维;解读教育家精神内涵,弘扬师德高线;组织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廉洁从教承诺书,履行师德承诺,通过选树身边榜样、读书活动、融真讲堂和融思论坛等形式,探索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教育机制。二、纵横共治,全力做好“三件事”1.一件创新的事:“智慧大脑”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利用云平台,构建并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动态管理,夯实教学规范落地;强化过程跟进,消弭形式主义教学行为。建立了行政管理资料云平台建设;教师教学行为、班级建设、学校公物管理等工作“智慧动态监管”机制建设,加强管理工作过程性复盘、反馈常态化机制建设。同时通过行政自评和互评、定期总结反思等形式,促进管理人员规划、反思和提升。2.一件攻坚的事:校园“融致”文化建设。完成两个校门大厅文化建设,并以“融”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功能教室文化布置和教室办公室文化建设。开展教室美化评比,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教室。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治理,深入开展“阳光食堂”建设。3.一件有意义的事:成立“爸妈加油站”家校互助平台。学校以班级和年段为单位,成立“家校互助平台”,搭建平台,邀请有特长有意愿的家长加入课后托管服务;成功举办第一届爸爸篮球赛。通过家长会和微信公众号,提供给广大家长学习成长的平台,提供心理辅导教育和亲子沟通指导,分享镜面式教育案例;开设家长课堂,助力学生多元化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中增进亲子互动,带动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制定巡演宣传,制定小学部托管时间内特长生的巡演内容,家校合力,勠力同心,做好校内外的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三、融聚力量,打造优良师资1.制度引领,以规促效学校于八月份重新编印年度教职工手册,优化教职工评优评先制度,细化考评办法,强化名优教师考核的引领作用,为队伍建设搭建好制度平台,完善教学五认真监管、考核制度和优秀教备组考评制度等,以制度引领使学校管理更精细、更科学、更高效、更有可操作性。2.骨干引领,同伴互助2024年将近60位教师进入学校,其中新教师有10位,学校积极搭建平台,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对每位新教师配备了学科师傅,并且通过融思讲堂、教备组建设、嵊初、城南、金庭、黄泽教共体、互联网+学校等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和专业发展的承载形式,实现线、面、体多种形式互嵌互融,生态发展,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周周开设青蓝工程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校指导,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能力比赛,积极引导教师以研促思、以思促变、以变促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增强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科研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保障。本学期,王东海、陈璐老师获绍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周华老师被评为绍兴市教坛新秀,在2024新入职陈淑颖、蒋一凡老师获新教材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教师业务技能比武获嵊州市一等奖和绍兴市级及以上奖项合计17项。绍兴市课题立项或获奖5项,其中1项获绍兴市二等奖。学校继续深化和优化“半成品集体备课”为依托,细化对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进度、知识难度、PPT的使用、板书的设计、作业的选编、布置和批改等主体环节的预设要求,并通过抓备课、抓作业、抓课堂、抓检测、抓辅导、抓评价等环节,加强对教学五认真全程动态监管,通过校级行政推门听课反馈、教学线干部和教备组长月度监管反馈制度,教学开放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持续发展。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每月班主任例会和班主任智慧分享、班主任师徒结对、班级结对、新班主任跟岗学习活动,加强骨干引领,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超的班主任队伍。2023年新入职邢赛璐老师获嵊州市班主任基本功比武一等奖四、融汇贯通,促进全面发展1.养成教育,奠基未来学校始终将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始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设置各类“监督岗”,由学生担任监督员,对校园内的文明礼仪、环境卫生、课间纪律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监督职能。“食堂就餐礼仪制度”的实施,让学生学会排队文明礼让、用餐厉行节俭、餐具整齐摆放,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队列规范养成训练”,对各班的出操、就餐、放学路队进行每日一检查,每月一评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意识。坚持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德育,为学生的健康、阳光成长打下坚实基础。2.主题活动,全面发展推动课堂改革,以赛课、评课、研讨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举办科技作品评比、电路拼接、空气炮、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心理健康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拓展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实践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品味生活之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劳动周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家务劳动、社区劳动等,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如学生们在校园种植园里种植蔬菜、花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通过举办第三届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爱上体育、参与体育、坚持体育,在浓厚的体教氛围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通过清明扫墓、五月红歌会、六一环保秀、朗诵、十佳歌手评比,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五育融合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塑造品格。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各级各类学科类、素养类比赛中,40多人次分别获一二三等奖。3.特色德育,点亮品牌“小巾换大巾”精心设计了成长宣誓、感恩父母、梦想起航等环节,让学生在庄重的仪式中感悟成长的责任与担当,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的辛勤付出,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礼赞中华”75周年活动,让学生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表达家国情怀;“预防近视,点亮睛彩”近视防控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视力检查、眼保健操比赛、爱眼护眼知识讲座等,让学生养成爱眼、护眼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每月“新城之星”的评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点滴进步。“爸妈加油站”,家长进晚托课堂,发挥家长的一技之长,为课后服务增光添彩。我们在一系列优质特色德育活动中,注重活动的仪式感和教育性,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融入丰富的教育内涵,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与认同感,在传承文化、培养品德、塑造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多防联动,推进安全稳定学校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和岗位职责,全力推进“枫桥式”平安校园创建。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师生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重点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四特”学生结对帮扶。通过警校联动、部门联动、师生联动、家校联动等方式加强联防联控,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综治合力。通过错时上下学、车辆定点停放、明确上下学接送纪律、志愿服务、违规量化考核等举措,着力优化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环境交通秩序。积极深化“11530”安全预警机制,全面提升师生应急处突能力。认真做好用火用电安全、防溺水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我校荣获2024年市级“平安校园”称号。六、取得主要效益2024年度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评为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2024年"棒垒球运动进校园试点学校";学校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价考核优秀、嵊州市教科研考核优秀;2024年"锋领育"党组织星级评定四星党组织,第三批嵊州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示范学校、作业管理示范学校;嵊州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校本研修精品项目评选一等奖,嵊州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比一等奖。2025年预科班招生考试中,11人被嵊州中学和马寅初中学录取,九年级期末统测,综合排名由第四提高为第三。承办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活动16场。如浙江省棒垒球比赛城市联赛、绍兴市初中科学研学共同体活动、嵊州市中小学艺术节展演、嵊州市心理健康教研活动、语、数、英、科、社等学科教研活动等,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如嘉兴教育学院管建林老师专题报告活动、绍兴市小数教研员徐雪刚老师专题报告活动、嵊州市教研室周南平主任专家报告会。今年有绍兴市课题5项,嵊州市课题11项,市级及以上教师技能比武获奖30多人次,其中周华被评为绍兴市教坛新秀;董淑雯获浙江省优质课二等奖、王东海、陈璐获绍兴市优质课一等奖;厉童舟、叶益龙获嵊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储恺欣获小语二年教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叶益龙、厉童舟嵊州市论文评比一等奖;陈淑颖、蒋一凡两位新老师获2024年嵊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七年级新教材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卢晓寒、邢赛璐、全嘉怡老师课例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全省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活动教材配套资源、黄宇李、董淑雯课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邢炜、黄丽勇老师嵊州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个人,钱磊老师被评为越乡好教师;楼玲、蔡徐媛老师被评为嵊州市优秀教师,严纪萍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学校共有多位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并获奖,史欣怡获2024年第十四届嵊州市中小学艺术节作品评奖平面设计一等奖、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平面设计二等奖。在各级各类学科类、科普类、语言文字、征文演讲、等比赛中,文一凡等56人次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多名学生被评为嵊州市级优秀少先队员、新时代好少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一所创办三年不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管理经验不足,需要统筹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管理体系、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双减”政策和五育并举的融合需要进一步落实;教师来自不同层面、队伍磨合难,新教师日益增多,经验缺乏,骨干教师队伍需要扩大;校园文化未成型,社会口碑积累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一)全力以赴,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学校将认真组织"活力新城美好新程"迎新活动和开学典礼等,促进学生逐光而行、向阳而生。开设"淬爱国之心铸青年之魂"主题团课等,引导学生明理增信,坚定人生理想。(二)持续发力,书写学有优教新篇章学校打造"融·致"环境文化。学校已邀请杭州校建文化公司设计校园文化三年建设方案,2025年启动校园文化建设,逐年实施特色校史室、德育展览室设计施工、教学楼二三楼走廊文化建设与团队活动室建设等。(三)聚焦师资,书写"新有优师"新篇章2025年力争30%以上的青年教师获得嵊州市及以上荣誉或奖项。2025年争取嵊州市及以上课题立项不少于5项,获奖不少于2项。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保障。(四)有的放矢,书写"新有优生"新篇章面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起点、行为素养端差大的复杂群体,学校将通过对初中部学生分层走班模式,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定时、定点、定方案地开展针对性的强化走班和查漏补缺。(五)开拓创新,书写改革赋能新篇章2025年学校启动实施《基于"融·致"文化的"九年一贯制融通"培养行动方案》的课题研究,到2027年初步形成"九年一贯制融通"培养新城模式。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8月28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