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嵊州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邢孟洪 |
住所 | 嵊州市经济开发区环区东路99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00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53.25 | 期末数(万元) | 214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城市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等政务平台交办事项处理、反馈相关网络系统建设、维护城市危机事件预防城市突发事件处置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83MB0W341548 | 举办单位 | 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及综合执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城市管理问题多方位采集。中心结合采集员日常巡查、智能化场景运用、市民举报等多种方式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通过高空+地面+视频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处置。今年,中心共累计采集上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93047件,应结案76779件,结案76778件,结案率100%,按时结案76448件,按时结案率99.57%。2.全域范围开展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全市全面实施,延伸至乡镇建成区,根据各乡镇(街道)特点,按照“合理布局、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网格,共划分执法网格47个,其中市区划分为20个网格,11个乡镇划分为27个网格,下沉执法队员近两百名,其中市区100多名,乡镇80多名,主要围绕出店经营、游摊小贩、乱堆物堆料、违停等28项快速处置问题加强巡查管理和问题处置。此外,每个网格员以及采集员都配备执法仪,中心视频督查组每日通过视频监控进行工作轨迹、在岗状态、执法仪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考勤表的形式进行通报。网格化管理开展以来,共通过智慧城管系统点对点派遣网格问题16602件,高效整改问题16602件,处置网格员上报的“非城管管辖类”问题57929件,极大提升了城区市容市貌。3.智能运维项目建设逐步开展。为提升全域美丽行动和网格化管理成效,嵊州市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提档升级。该项目历经需求研讨、勘查设计、论证报批等流程,于今年2月9日在发改局备案;4月底完成招投标,5月21日启动建设;10月份完成了软件开发测试和硬件安装调试。升级后的城市智能运维管理服务平台,集指挥调度、案件流转、考核评价于一体,构建“智慧城管+”指挥系统,拓展对门前三包、示范街区、渣土监管等多行业监管应用,同时提升网格化管理的自动考核能力,破解管理要素流动不顺畅、案件处置不及时、视频监控覆盖不全面等诸多问题,于10月9日通过初验进入试运行,经过两个多月的试用行,系统逐步完善,于12月18日组织终验并通过验收。本次提档升级项目,全面提升了平台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力支持了嵊州市的全域美丽行动和网格化管理工作,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4.“代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本年底无主部件“代整治”工作共安排专项资金105万,已完成一批无主井盖、广告招牌、建筑物外立面破损的整治,目前人正在开展行道破损问题的整治。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部分专业部门案件处置不及时,多次派遣率高。二是个别专业部门处置效率较低。三是部分部门间权责不清、相互推诿。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着力强化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深化日常管理。根据相关要求开展专题分析,做好重点任务专项整治普查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强化巡、督查工作。以更严格的标准、更细致的要求对城市管理各环节进行全面巡、督查。三是继续完善“代整治”机制。对权属不清的无主件问题继续开展“代整治”工作,消除无主件破损带来的安全隐患,兜牢城市管理问题保障底线。(二)持续加强网格化管理。一是强化网格员队伍管理。明确网格化管理职责范围和工作标准,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升问题采集质量。二是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各网格管理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督促网格员积极主动履行职责。三是提升网格化管理效能。强化督查、优化考核、压实责任,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确保城市管理问题处置及时到位。(三)深入推进智慧化赋能。一是优化平台功能。持续完善智慧城管平台,提升智能识别、视频监控等功能,提高问题自动发现和预警能力,实现问题的精准定位和高效处置。二是强化数据分析。依托系统平台,定期开展数据分析,识别问题高发区域和重点类型,为专项整治和资源调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市民共治。三是鼓励市民通过各渠道上报城市管理问题,构建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