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嵊州市铁路建设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魏慰 |
住所 | 嵊州市嵊州大道108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铁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协调和服务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83MB0278870E | 举办单位 | 嵊州市交通运输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嵊州市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铁路路域环境巡查整治构建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问题“巡查发现-交办督办-整改销号-常态管控”的程序体系,制定出台《嵊州市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在嵊各铁路单位对铁路沿线环境进行联合检查10次,即查即治相关问题隐患,走访铁路沿线属地乡镇,2024年共整治28处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问题,另有涉铁施工7处,主要为给排水管道、排水沟、堤坝等施工。并多形式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工作,立足“早发现、早报告、早沟通、早处置”,关口前移,深度融合,努力建设路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营造平安、畅通、稳定、和谐的铁路运输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2.嵊州新昌站片区综合协调管理嵊州新昌站日常停靠列车52班次,开通至北京南站的始发列车,乘坐高铁可北至北京,西至武汉,南至广州深圳,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天津、郑州、厦门等主要核心城市。2024年度嵊州新昌站发送旅客超154万人次,到达旅客超156万人次,共计超310万人次,并做好节假日、音乐节、村越等相关活动的大客流疏散工作。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组建成立嵊州新昌站片区综合协调管理办公室,配合出台杭台高铁嵊州新昌站出租候车区管理规章通告(试行)及嵊州新昌站出租车专用道试行一体化经营,增加出租车等引导指示标志,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区,做好运力部署和冰冻雨雪天气旅客滞留事件路地联动应急应急预案,研讨旅客疏散公交应急保障工作,做好公交“兜底”服务,进一步提高旅客应急疏散能力,做好节假日等氛围营造及城市宣传,做好旅客运力保障及应急部署,做好与铁路相关部门衔接协调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社会效益:杭台高铁是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沿海铁路快速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PPP项目。甬金铁路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重要载体。杭台高铁、甬金铁路是高水平建设交通强省重要组成、重要支撑、重要载体,嵊州大步迈向高铁时代,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嵊州提质增速提供新机遇、新支点、新引擎。2.经济效益:全力打造“四港”联动县域示范标杆,正加速形成公铁水多要素齐聚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由单一的公路运输向公铁水综合运输跨越式转变。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丝绸之路”连通,更快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绿色交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杭台高铁对绍兴和台州沿线旅游业的贡献率约为4%,对新增就业人口的贡献率约为3%,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为2%。嵊州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嵊州市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双段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暂未正式下发,相关单位重视程度打折扣,且在整治处理过程中因没政策进行补偿,以劝导为主,阻力较大。甬金铁路桥下空间未封闭,易发生乱堆乱放、倾倒垃圾等情况,环境整治难度大大增加且易反弹。甬金铁路建设单位遗留“小三改”问题,导致道路坑洼、排水不畅等,对于生产生活等产生不良影响。(二)嵊州新昌站综合管理因为涉及单位多,工作内容多,涉及内容复杂,在人员管理、服务保障、资源配置、内部沟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畅,没有形成强劲的工作合力。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将按照市政府及上级单位的统一部署,坚持系统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继续按照补短板的要求,迎难而上、勇立潮头、勇挑重担。继续加强与铁路相关单位的联系、对接,努力做好上传下达和统筹协调工作,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进铁路运输发展。(一)要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将铁路沿线的安全治理纳入常态化管理,扎实做好铁路沿线综合整治,营造良好路域环境,确保铁路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要紧盯时间节点,严格落实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切实将嵊州市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并加强考核,确保实效。实现铁路沿线“安、畅、绿、美”工作目标。(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公交线路优化、旅客接驳等各项配套工作,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出行需求。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