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嵊州市卫生监督所)
发布日期:2025-04-24 20:05
信息来源: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嵊州市卫生监督所)
浏览次数:
单位名称 | 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嵊州市卫生监督所) | 法定代表人 | 郑溢锋 |
住所 | 嵊州市经济开发区艇湖片区江桥路777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032.00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1707.69 | 期末数(万元) | 1601.16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授权或委托,行使卫生健康领域执法职责。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评估、实验室检测检验及评价、健康促进与教育等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全市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8347142001X6 | 举办单位 | 嵊州市卫生健康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嵊州市卫生监督所)于2023年12月在原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嵊州市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基础上整合组建,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职能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相当于副科级。下设办公室、质量管理与综合保障科、法制稽查科、传染病预防控制科(挂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免疫规划科、艾滋病与结核病预防控制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健康教育与促进科、健康危害因素控制科、检验科、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科、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科、公共场所监督执法科等13个科室。新疾控大楼由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及辅助用房组成,地上建筑面积12286平方米,其中实验楼4774平方米,新址办公场所设施设备更加现代化,实验室提质扩能,新增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各类检验检测项目与功能实现大幅拓展,有效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预警的科学性、精准性、高效性,可更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持续强化传染病防治成效。一是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2024年,全市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及水痘等非法定传染病、尖锐湿疣等性病18280例,处理预警229起。二是全面有序推进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媒介生物传播等传染病监测。中心流感(新冠)监测哨点从省级哨点升格为国家级监测哨点。在原先哨点监测工作基础上,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并同步开展呼吸道13重多病原监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风险监测、手足口病监测、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狂犬病监测等多项监测工作。三是重点疫情处置迅速科学。累计现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其他重点疫情49起。成功处置登革热疫情(输入性1例,本地1例),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9起,狂犬病疫情1起。针对百姓关注问题科学引导,有效避免舆情发酵发生。2.坚实构筑全民免疫防线。一是稳步开展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常住儿童建卡建证2211人,建证建卡率100%,免疫规划疫苗共接种58317剂次。二是积极推广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截至目前2024年共推广使用非免疫规划疫苗22种79522支。三是首次开展适龄女生双价HPV疫苗民生项目工作。截止12月31日,12-14周岁第一针接种794人,全程接种(12-14周岁)752人,全程接种率100.27%(分母为绍兴市任务数750);脱漏率为5.29%,达到绍兴的考核要求脱漏率控制在10%以内。3.有力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效能。一是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控工作。2024年,全市新报告艾滋病病人/感染者18例,正在管理的艾滋病人/感染者274例(病人123例,感染者151例);累计报告性病病例482例,较2023年(596例)下降28.19%;对市级性病诊疗机构开展性病就诊HIV、梅毒筛查率核查工作,累计核查性病病例335例,艾滋病筛查率,梅毒筛查率均达标。积极动员娱乐场所业主医务人员参与娱乐场所高危干预工作。二是开展国家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策略评价实施性研究项目。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纳入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中开展结核病和潜伏感染主动发现。2024年共筛查4227人,PPD和AI胸片筛查4227人,IGRA筛查1047人,IGRA阳性294人,PPD强阳性298人,共转诊298人(PPD≥10mm),到位138人。密接筛查126人,首次PPD筛查107人,胸片筛查100人,转诊8人,到位7人,确诊1人。三是地方病监测稳步推进。血吸虫病防制工作查到有螺乡镇(街道)12个、有螺村21个、有螺面积2.457万平方米,其中复现钉螺面积1.972万平方米,与2023年相比,钉螺面积下降0.043万平方米,下降幅度为1.72%,血吸虫病风险监测结果均为阴性,查病3329人,其中流动人口1429人,结果均为阴性。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布鲁氏菌病、疟疾监测等工作稳步开展。4.高效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一是开展第三轮中国居民慢阻肺国家监测点工作。在三界、甘霖、崇仁对600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测、肺功能检查。二是完成浙江省血脂异常人群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管理血脂异常患者400例、血脂异常高危人群124例。收集、整理和分析血脂异常患者和高危人群数据监测,完成管理效果评估。。三是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体重专项活动。招募队员247名,累计开展体测活动2次,健康讲座2期,举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健走活动1场,举办全市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竞赛1次。招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200名,完成微信公众号线上培训21名。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新建健康食堂、健康单位、健康公园、健康步道各1个。5.营养食品、职业环境健康并进。一是推进营养和食品安全工作。开展嵊州市居民营养监测,完成项目体检及调查工作共计244人(男120人/女124人)。开展食品风险监测样本监测,超额完成年度监测任务101.7%(714/702)。二是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开展重点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和趋势分析,2024年嵊州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因素共监测41家企业,均为重点监测行业,完成率100.0%。共计监测172个工作场所,采样1376份样品,结果显示,矽尘作业岗位超标率相对较高,为41.2%(7/17);噪声作业岗位超标率为33.8%(51/151);而毒物类岗位仅二甲苯有4个岗位超标,超标率8.7%(4/46),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三是规范开展国家水质监测任务。城市集中供水共40份,合格率为100%(40/40)。农村集中供水共156份,合格153份,合格率98.1%。枯水期城市合格饮用水人口覆盖率和农村合格饮用水人口覆盖率均为100%。6.提升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素养。一是居民素养监测工作。规范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对4个居民素养监测点开展素养监测现场入户调查660户,保证监测质量。二是健康促进场所创建稳步推进。2024年度申报健康促进学校金牌4家,其中2家金牌健康促进学校已接受绍兴市级现场初审,双塔小学亮点突出,深受绍兴考核组好评。三是健康科普传播工作积极开展。通过移动短信、室外电子屏、出租车顶、微信朋友圈广告推送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控烟、结核病防治、全民营养周、职业病防治法等系列宣传活动20余场,受益10万余人。7.严格监督执法,共筑公卫安全防线。一是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推进六室一厅建设,全面应用行政行为码,开展检查前亮证亮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治及业务相关培训。二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国家、省级双随机执法检查要求确定检查对象,及时组织开展检查,强化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截至目前完成国家、省级“双随机”监督任务数456家,发现违法行为并实施行政处罚112家,双随机任务完成率100%,检查结果移动执法终端录入率100%。三是加大卫生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案件。截至目前共办理案件260起,其中大要案6起,罚没金额93.90万元。8.深入推进疾控高质量发展。一是完成疾控机构改革。根据三定方案文件要求,原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原嵊州市卫生健康执法队合并,机构规格相当于副科级,实现了“1+1>2”的效果。二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总支委员增补及下属三个支部换届,完善组织架构。按照规定步骤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6次,警示教育2场次,参与党员60人次。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高知群体及中层人员的党员培养,2024年,中心发展预备党员2人,吸收正式党员1人,其中高知1人。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疾控监督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在融合过程中,原有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重新调配融合统一。此外,疾控与卫生监督融合后,对外协作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与医疗卫生机构、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需要重新建立或调整协作机制。2.部分上级考核指标完成存在难度人均期望寿命、过早死亡率等指标,由于涉及医疗、教育、环境、人口等多因素,是多部门持续工作开展后的结果,疾控部门作为监测部门无法左右数据的高低。3.监督执法难度大卫生监督对象数量多,涉及面广,证据固定难,查处难度大,任务重但人员紧缺,同时,执法案卷优秀率有待提高。 |
四、下一步打算 | 1.继续深入推进体系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疾控和监督业务融合,优化工作流程。根据《浙江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等级标准(试行)》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结合疾病防控及卫生监督的法规执行和监督网络,建立更加灵敏、全面的疾病预警和响应系统。2.加强急、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落实卫生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要求,根据有关防控指南,规范科学处置疫情,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扩散,减少对社会稳定、人民健康的影响。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扩大艾滋病、梅毒在性病就诊人群中的筛查覆盖率,全面加强公共卫生防控网。3.推进慢性病防制提质增效。一是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体重专项行动、建设健康社区、国家死因监测点漏报调查等。二是做好慢病监测新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登记报告,涉及慢阻肺、慢支、肺气肿、哮喘四种疾病。三是构建综合防控模式。结合死因谱死因分布特点,开展重点人群(一老一小)和重点伤害类型的防控工作,做好过早死亡率及人均期望寿命等数据计算的科学指导。4.探索健康干预改善措施。做好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疫情的监测,完善基于风险监测结果的风险评估/研判工作机制,提高风险分析报告质量,为政府当好参谋,为百姓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根据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加强水质监测和检验能力建设。5.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能。一是着力抓好双随机监督执法。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质扩面行动,按照2025年度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认真完成国家、省级双随机执法检查。二是推进全面依法履职。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化(六室一厅)建设工作。根据执法效能评价指标调整情况,剖析谋划,争取执法效能评估得分有明显提升,执法效能评价达到A等并排名靠前。三是着力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加强包容审慎监管,建立事前规范、事后跟踪制度,构建卫生健康领域重点行业全周期监管服务新模式,持续优化提升我市卫生健康领域营商环境。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3月28日,因单位法人、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发生变更,按规定申请了变更登记。4月9日,因单位名称发生变更,按规定申请了变更登记。9月13日,因单位住所发生变更,按规定申请了变更登记。 |
相关资质认可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2021年10月29日至2027年10月28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