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记者从嵊州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自今年3月“嵊州小笼码”试运行以来,截至目前,该市55家小笼包企业全部亮出“透明身份证”,已累计被消费者扫码15万次。
今年3月,嵊州小笼包接连斩获省级“浙产好食品”试点、“平台+产业”双向赋能重点产业试点、优化开放环境“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改革堵点卡点领办试点三项试点。为破解产业扩张中的质量隐忧,嵊州市将“校园全域食安数字化监管”系统嫁接到小笼包产业,在省里“企业码”基础上,创新打造企业专属二维码——扫一扫,原料溯源、车间实况、员工健康等六大场景一目了然。
“这不仅是监管码,更是信任码。”嵊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钱东海指着“嵊州小笼码”监督平台介绍,在企业生产车间,高清摄像头可以直播面点师傅的捏褶动作,温湿度传感器实时传输蒸笼数据。“绿码五星企业每年只接受1次检查,而黄码企业需月月迎检。系统会根据违规记录自动降级,红码企业更将面临停产整顿。”
最精妙的设计藏在消费端。消费者扫码可见“电子食安身份证”:每批产品的猪肉检疫证明、蔬菜农残快检报告、成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层层可溯。“嵊州小笼码”还归集企业所有线上销售渠道链接,有效整合优惠券、促销活动等网络销售资源,消费者可一键点击跳转企业店铺,便捷实现在线下单。
技术赋能不止于透明。“嵊州小笼码”还归集全市小笼包售价生成“价格晴雨表”,当某品牌突然涨价15%,预警信息直通监管后台,市场监管部门会介入调查企业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统计显示,首批绿码五星企业通过溯源二维码,产品复购率提升25%,消费者投诉量下降55%。“过去迎检要准备三天材料,现在数据全在云端。”嵊州市吉昌荣食品公司总经理裘娜说。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