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走进嵊州 >> 休闲嵊州 >> 特产美食

汤包

发布日期:2019-08-20 19:12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分享:

  

       馄饨,俗称"马头汤包"、"汤包"。馄饨之名,据《考吃》记载最早见诸文字者,是汉扬雄的《方言》:"饼谓之饨。"馄饨之成形态之记载,最早见于颜之推,唐人段公路称馄饨为"馄饨饼"。唐宋时,都市内多馄饨店,馄饨作为一种面点,已为重要食品,当时的馄饨,讲究汤清馅细。自唐宋起,除有馄饨店专营还有沿街担馄饨担子卖馄饨者。旧时越乡无论男女老少,在冬至那天,人人都要烧碗馄饨吃吃,谓之"冬至馄饨夏至面"。此俗流行已久,但到底因何成俗,说法不一,或言冬至日最短,以馄饨汤团而应节。据民国《嵊县志》载:"冬至祀如祖于祠堂或用馄饨或用圆子亦有为糍各燕饮不拜贺?quot;嵊州人称馄饨为马头汤包,也叫汤包。60年代前,卖马头汤包的人大都走街串巷,摆摊谋生。

  马头汤包那副"行头"一般用竹子编制而成,形似一匹马,挑在肩上的部位是菜橱,放着碗和汤匙 ,还有一碟碟放汤包用的佐料,有小葱、紫菜、榨菜、虾皮、鸡蛋丝,还有猪油、酱油、新鲜的肉馅和包好的汤包。身前直立的架子上放着一口灶和铁锅,灶里柴火烧得正旺,锅水不停地沸腾着,身后的架子上放着木柴和一桶清水,随时可加汤,整副"行头"仿佛就是一爿移动的汤包店,"店主"虽然挑担穿梭在街头巷尾,但并不叫卖,而代之以一声声清脆的敲梆声?quot;笃!笃!笃!"边走边敲边卖。
  当年活跃在城关镇上的马头汤包摊,每逢上午2时至4时便在西前街、横大街、西后街一带出现,马头汤包一开锅,香飘一条街。由于那年头生活水平不高,买角把钱一碗的汤包了也要盘盘算算,除非家里来了客人或是小孩哭闹不过才会放上一碗当当点心。而今却不同了,花一元钱买一碗汤包当早点已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
  沿街叫卖的马头汤包虽然绝迹了,但在一代人的心中,马头汤包的滋味仍记忆犹新。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网络110 报警服务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