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02R/2020-82880 | 主题分类: | 政法综合类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0-12-25 10:42:19 |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全市文旅业遭遇逆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认真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岗位职责和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相关目标任务,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复工复产、维护社会稳定,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法规情况
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建设,认真履行依法行政工作职能,奋力推进嵊州文旅法治建设新格局。
(一)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运用法治思维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业务科室分工实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局办公室监督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格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明确局领导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班子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定期召开党组会议,听取法制建设相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深入局直属单位和文旅市场进行督导和检查,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有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是落实规章制度。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邀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合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协议审议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并提出审议、审查意见。执行“信息公开”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爱嵊州APP等平台,公示本部门重大决策和重要信息。贯彻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坚持“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的原则,不断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三是加强理论学习。成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运用“周一夜学”、三会一课、参加培训等多元方式,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系列相关文件精神。组织机关干部法律知识理论知识学习,逐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特别针对我局的执法人员,要求开展每周业务培训,案卷评查活动,查找自身差距,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构建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一是构建法治营商环境。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放管服”向纵深发展。不断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紧密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强化法制宣传,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守法有责。严处违法行为,严查“黑网吧”、“黑KTV”等市场乱象,营造健康、有序、稳定的市场环境。
二是规范文化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肃执法行为,依法依规行使执法权力和义务。注重执法程序的规范、执法行为的依据,坚持将整个执法过程覆盖在法律法规之下,切实强化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持证率达到规定要求。规范和完善案卷文书制作标准,提升执法人员办案立卷水平。
三是扎实开展文旅执法。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和文化市场(扫黄打非)及文物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特别是重大时间节点,对各星级饭店、旅行社、A级景区等重点领域安全制度、消防设施、安全通道、警示标志、以及娱乐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截至目前,领域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学法用法浓厚氛围
高度重视法制宣传,将法治宣传纳入文旅工作总体部署,推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注重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证申请和到期换证等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考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探索建立健全专人讲法集体学法制度。借助各类媒体平台、文化惠民活动、浙江法制宣传月、浙江节能宣传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在市职技校开设文化市场法制宣传室。认真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和组织开展法治主题送戏下乡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夯实民众法治素养和守法意识。
二、依法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包括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在职责范围内的完成情况
全面贯彻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革为动力,以融合为契机,着力优化发展结构和方式,实现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文化传承发展繁荣兴盛
强化做好越剧文章,加强越剧原生地保护。目前,嵊州市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已被列入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获得浙江省戏曲之乡等荣誉称号。深化越剧团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出台《关于改革创新推进越剧事业传承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实施越剧文化精品战略,多部越剧大戏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被列入浙江省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开展“越剧+”研学游等主题文化旅游活动,推进中国越剧戏迷网建设,进一步扩大嵊州越剧文化的朋友圈。
(二)文旅产品供给日益丰富
着力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化、品牌化。投资18亿的艇湖城市公园A、B岛完成建设对外开放。投资40亿的越剧小镇被评为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投资50亿的飞翼农业休闲小镇,正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旅游项目。投资20亿的开元旅业高星级酒店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金庭镇创建成为第二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甘霖越剧风情小镇被列入第四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全市共有6个村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位居绍兴第一。
(三)融合发展态势较为强劲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的通知》文件,我市成功被纳入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目前,已完成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总体规划的编制;积极推进越剧小镇二期、温泉小镇、曹娥江清风船闸与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段航道工程、开元名都大酒店等项目建设,本年度累计完成投资额80785万元;完成古道(游步道)建设共23条,总长度29.96km,总投资1789.26万元。
(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
出台嵊州市越剧传承和创新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推进社会力量参与越剧事业发展工作。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整合文化旅游执法力量,实行局队合一管理。推进嵊州越剧艺校中本一体化等办学模式,增加相关编制。推进与杭州演艺集团合作,加强与浙江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的合作,提高越剧艺校办学水平;借越剧精品创作之际,邀请杨小青、周冠均等省内一流专家组建嵊州市越剧团名家导师团。
(五)市场营销模式多种多样
抓好重点节会品牌营销,借助新媒体扩大嵊州文旅品牌影响力。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邀请全国各地和日韩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朝圣。联合举办“花样嵊行,越乡等你”直播活动,分10期直播介绍全市美景、美食、文化产品及当地特色产业。开展“诗路越韵,品味嵊州”暨2020中国电信5G点亮诗画浙江首场直播活动、“越剧千人唱”文旅活动。组织文旅企业赴成都、西安、上海等地参加省市组织的系列文旅推介活动。
(六)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运用“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100%全共享、网上办事100%全开通。建设文旅风险防范预警一张图,完善文旅行业防范风险预警功能。建立文旅产品和线路库,整合市场优质平台;培育打造“非遗传承”“全域旅游综合治理”等文旅应用场景;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文旅信息服务体系,提供跨区域文旅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扩面,优化提升图书馆和旅游景区服务。
(七)公共文化服务有声有色
完善市文化馆、市图书馆、越剧博物馆等场馆服务功能。目前,文化综合大厦中嵊州市文化馆和900座剧场等文化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书房已建成8家,图书馆、融媒体中心、职工之家、少年宫综合建设项目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在设计及编制中,博物馆建设有序进行。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265场,送书不少于3万册,送电影下乡不少于5000场。推进爱越小站建设,已建成爱越小站130个。
(八)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
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题调查,在兰山庙出土一批石器石料,可望将嵊州历史推向十万年前。完成《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小黄山遗址保护规划(2017-2035年)》,做好国保单位小黄山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完成省保单位、国保单位等修缮工程。加强城市改造和城中村拆迁等工作的文物保护,其中推进澄潭江(苍岩段)防汛工程苍岩基成台门整体平移工程,被中央电视台、浙江之声《浙江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
(九)文旅市场执法监管有力
根据文化旅游行业治理重点领域问题清单开展文旅市场整治工作,扎实开展了文化市场“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双随机”抽查监管、文物安全检查、扫黑除恶行动及安全生产大排查整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日”“全国旅游日”期间,开展了扫黑除恶、反恐、禁毒等宣传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不定期联合公安等部门对网吧、歌舞娱乐、营业性演出等场所开展了密集型排查、地毯式搜索,严防文化市场“黑恶”事件发生。
回顾一年的工作,推进法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仍面临不少的困难与挑战。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仍需持续优化完善法治建设体系,在新语境下不断检验法治建设实施路径,为嵊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夯实法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