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306834714401177/2020-89080 | 主题分类: | 行政事务 |
发布机构: | 市气象局 | 公开日期: | 2020-05-09 10:18:12 |
一、2019年工作总结
1.党建工作得到各方认可。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五星示范 双优引领”成效标准和气象部门党建示范点建设,我局党建工作成效明显。今年以来,省内、绍兴市内气象部门多个单位来我局参观考察党建工作,我局总结提炼的“六个一”工作法、“党建品牌+服务团队”等做法在绍兴市气象部门推广。6月份,本局支部被评为嵊州市“新时代先进基层党组织”。9月份,全省气象部门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嵊州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我局党建阵地建设,我局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2.精准预报,科技引领,深入服务。一是全方位做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紧密围绕政府需求,开展2019年绍兴市暨嵊州市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活动、嵊州市小吃文化旅游节、“浙东唐诗之路”绍兴(嵊州)铁人三项赛等重大活动专题气象服务保障,同时圆满完成春节、春运、中高考、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气象服务,全过程参与,滚动跟踪服务。二是全年灾害性天气过程及时、精准、有效。今年以来气候年景较差,在今年雨雪冰冻、梅雨季连续暴雨、夏季突发强对流、台风等恶劣天气过程中,我局均做到准确预测、及时汇报、提前服务、加密服务和滚动更新,尤其注重预报预警、服务材料等气象信息的传播和社会服务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三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扩大气象服务范围。今年起我局联合大数据中心,借助新政务协同平台上线时机,实现“浙政钉”和智慧办公系统气象灾害预警全网发布,在已有微信公众号、气象微博的基础上,还新增了预警抖音号、今日头条号、人民日报号等各类新媒体预警发布途径。同时,紧密联系本地媒体渠道通过“嵊州发布” “嵊州新闻” “108社区”,延伸气象服务网络,同时扩充灾情收集渠道。
3.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组织责任体系建设和部门联动工作。一是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列入乡镇(街道)考核为抓手,构建以县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为主体,以乡镇(街道)气象工作站为单元,以自然村、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次生灾害易发区等责任区为网格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二是5月召开乡镇气象工作会议,落实有关工作。信息员钉钉注册率100%,智慧农业气象APP注册率达78%。公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三是积极走访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对接机构改革后的工作合作事宜。在气象局会商室实现视频会商主动呼叫,与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建设局初步达成合作内容,开展森林火险、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气象风险的联合预警,与应急管理局联合通报气象实况信息。与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业气象合作服务。四是完成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一本账基础性资料收集,修订《嵊州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业务服务应急响应预案》,制定《嵊州市气象局恶劣天气主动叫应制度(试行)》《嵊州市气象局气象业务工作留痕基本要求(试行)》。五是参加2019年绍兴市暨嵊州市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活动,快速适应机构改革后的防汛指挥体系、工作体系、预案体系,进一步深化与防指及防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
4.深化气象与农业部门的合作,提升为农服务质量。一是党建引领。为深化部门合作、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气象先锋”与农业农村局“农大师”两大党建品牌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党建品牌互联、专业技术互融、资源信息共享、联合开展服务等机制。二是4月份,以农业农村局茶叶品牌推广中心的嵊州市越乡名茶协会名义申报2019年“越乡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并通过认证。联合省农气中心,对嶀山村高山龙井茶进行理化指标分析。三是参与2019“嵊县桃形李”采摘上市发布会,联合农业农村局果木大师、剡溪果木协会,成立专家联盟小组,组建微信群,将协会所有桃形李会员纳入气象直通式服务。四是联合农业农村局共同选址,在上坞山辉白茶叶基地新建1个农业小气候站点。五是开展合作开展茶叶优势农产品服务,联合制定气象服务指标、8月完成制定茶叶气象服务手册。六是联合发布气象为农服务材料,提高服务材料的针对性。七是编制水稻、茶叶等主要农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八是联合开展“利奇马”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灾后调查与指导。
5.推进乡村生态气候资源评估服务。继续开展面向全市2A旅游景区、3A村庄、民宿等的直通式气象服务。联合文广旅游局开展景观观赏、踏青赏花、避暑纳凉等专项旅游气象指数的前期收集工作。积极申报“气候宜居村落”“浙江省避暑气候胜地”,我市西白山美丽区块和覆卮山度假区入选“浙江省避暑气候胜地”(全省100个,其中绍兴市的4个有2个在嵊州)。
6.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建设。一是加强舆论和减灾知识宣传,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服务周、6.16安全生产日、2019支农惠农活动等开展气象科普宣传,通过发放资料、开设讲座、开放科普教育基地等形式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二是联合电影公司开展气象科普电影下乡活动,要求全年下乡播放50场。三是加入嵊州市普法团,成立普法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气象普法宣传活动。四是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后,优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行为习惯、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纳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内容,在接待中小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教育的同时,通过口头讲解、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积极开展文明宣传。五是将气象科普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创建,今年完成甘霖施家岙和雅沈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气象科普点的建设。
7.加强重点场所防雷安全监管。持续推进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综合整治、3A级以上旅游景区防雷安全标准化工作。4月-6月通过绍兴市防雷安全监管平台监管和实地查看的形式完成对62家易燃易爆防雷重点单位和2家3A级景区的防雷安全排查工作。8月底开始运用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对防雷重点单位进行“双随机”和专项检查,截至9月底完成检查47户次。
二、2020年工作思路
1.落实2020年度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重点推进市委市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务和其它气象相关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积极提供优质气象保障,尤其是要加强持续性连阴雨、台风、暴雨、强对流、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
2.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根据《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规范》要求,完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建设目标,继续推进继续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工作。
3.继续完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重新规划和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发挥其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中的积极作用。
4.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行动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农村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推进乡村气象减灾为农服务工程、气候资源兴农服务工程及乡村气象科普知识助农服务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保障作用。
5.推进科研成果应用,提高气象服务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应用智能网格预报的本地化应用,推广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平台等业务平台,确保上级气象现代化成果在基层气象台站落地开花。加强雷达、卫星等产品的应用分析,提高监测水平和数字化产品应用水平,密切关注强降水、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
6.做好“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经验,做好“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实现地方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任务要求,提供高水平气象保障。
7.做好绍兴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项目建设协调及对接。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的沟通对接工作,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沟通对接,落实在地方的协调解决,确保雷达主体建设和配套道路建设进度按计划实施。做好项目推进情况的日常跟踪,建立“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
嵊州市气象局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