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49512/2021-96581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1-12-30 17:49:57 |
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三农”工作两手抓、两促进,稳步推进农业生产,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拓宽富民增收途径,盘活改革创新活力,助力我市在打造“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中交出了“三农”工作高分报表。
围绕“稳保供”,农产品保障有力。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今年累计整改优化“非粮化”面积2.86万亩,粮功区“非粮化”抛荒田复种面积1173.23亩,“良田”回归“粮田”;生猪存栏20万头,产能达到38万头,自给率稳定在160%以上,切实保障了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打造“强芯片”,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扩大专用稻种植,根据粮食终端产品确定专用稻品种,专用稻生产的榨面供不应求;推广优质稻种植,三碗米业收购优质稻米订单粮基地面积超1.5万亩;发掘适合山区种植的节水旱稻品种,种植技术在全省推广;连续第五年承办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为水稻新品种展示、良种筛选、技术交流提供平台,“看禾选种”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奏好“振兴曲”,“五星3A”迭代升级。高标准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持续优化乡村布局,集成政策措施、集成项目资金、集成推进力量,打造有辨识度、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先行村” 2个,施家岙村和温泉湖走出了乡村形态整体提升的蝶变之路,打造成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基层示范点。
立足“清家底”,合同清理效果显著。以“三资”领域腐败问题和侵占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全面排查无偿占用、程序违法、显失公平等违规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问题,追缴拖欠承包款4029万元,帮助各村增收15万元以上,被评为2021年第二批“奔跑奖”项目。
聚力“促增收”,消薄成效持续巩固。整合优化政策、资金和土地等资源,全面激活镇、村级“造血”功能,将“不动死资产”变成“流动活股份”;推进黄泽小微工业园等“飞地抱团”项目建设,通过市级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等发展模式,推进村级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基金项目,每年可为每个行政村提升13.25万元的经营性收入,2021年底全市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稳慎“夯地基”,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以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整市试点为契机,在严格遵循改革政策大框架不变基础上,探索突破陈规旧制,积极探索全链条管理、一庭院三基地建设、规划整合村创建等嵊州特色项目,瞄定阻碍要素流动障碍点位,定向发力激活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内生动力量级放大、能级提升。该项工作获陈德洪副市长批示点赞,第三季度全省宅基地试点地区改革综合指数排名居绍兴第一。
聚焦“智慧+”,数字化改革步伐加快。全面推进“三资”管理数字化转型,全市269个村(居)全部上线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推出“一村一码”阳光公开,实现从传统监督到“智慧+”实时监督的转变,实现“码上公开”;推进“三农”领域数字化改革,完成“浙农码”赋码数13771条;“温泉湖村--跟着节气游乡村”项目成功申报成省“先行先试”项目。
争当“先锋军”,争先创优喜获佳绩。赵洪同志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储开江同志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公务员”,杨曙东同志被授予“嵊州市劳动模范”,同时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荣誉;稳产保供措施有力,浙江省生猪保供突出集体和粮食增产保供成绩突出个人双双花落我局;执法案卷被评为全省优秀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