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 >> 其他政策文件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5364H/2021-93632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三界镇 公开日期: 2021-12-31 17:21:47
有效性: 有效 发文字号   -

关于印发嵊州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31-17:21:47 信息来源:三界镇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561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浙财基[2012]2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嵊州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嵊州市财政局

2012年10月15日


嵊州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下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财政部门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之一。为全面贯彻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561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浙财基[2012]2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用于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开展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  财政部门负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预算安排和资金管理工作。

第四条  财政部门根据当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积极增加奖补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奖补引导、村民自愿出资出劳、村级经济努力投入、社会力量捐资赞助相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二章  奖补原则

第五条  民办公助,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以村级组织发动村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村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严禁变相加重村民负担。政府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对符合规定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的财政奖补。

第六条  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对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补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第七条  直接受益,注重实效。坚持办实事、重实效,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众多的民生诉求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支持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且投资省、见效快、群众参与度高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第三章  奖补范围和标准

第八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主要包括:

(一)村庄道路建设,包括行政村内各自然村、组之间,村民集中居住点之间的道路连接和硬化。

(二)村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机耕路修建。

(三)村民饮用水工程,包括村内集中供水设施的建造、输水管道的铺设。

(四)村内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包括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内垃圾集中收集、公共厕所、村庄美化等设施建设。

(五)村级便民服务设施、老年活动场所、少年儿童园地、村民文化健身休闲活动场地等设施建设。

(六)广大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其他村级公益事业项目。

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继续通过现有专项资金渠道解决,不得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村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村民自己负责;超过省政府、嵊州市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筹资筹劳限额标准及举债兴办的村内公益事业项目,不得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对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弥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开支,不得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非公益性农村建设项目,不得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第九条  奖补标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总投资一般控制在100万元左右,财政奖补资金一般为项目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以内,具体视村经济条件、村民出资出劳等情况确定。

第四章  资金安排与奖补办法

第十条  奖补资金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

第十一条  奖补对象。村级组织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主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和程序开展项目具体实施工作。财政奖补对象原则上是村级组织。

第十二条  奖补方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以货币方式补助,也可以用实物方式补助。采取货币方式补助的,由财政部门将奖补资金按规定的程序拨至项目所在村。以实物方式补助的,由市或乡镇按政府采购的规定,统一组织物资采购,并要求供应商送货到项目建设地。

第十三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开展应坚持规划先行、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按照村民议事、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市级审核、报省级立项的流程,自下而上逐级申请申报,自上而下审核审批下达。

第五章  资金拨付与核算

第十四条  奖补资金的拨付。为鼓励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早启动、早完成、早见效,市财政可以采取预拨部分资金、按进度拨款和项目验收结算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拨款办法。列入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计划的项目,省财政厅按批复的项目计划将奖补资金拨至市财政。市财政局统筹安排上级补助和本级安排的资金,按计划分次下达。根据项目筹资筹劳等落实情况,财政奖补资金一般最多预拨70%,预留资金视项目竣工验收结果予以结算。

第十五条  奖补资金预算列收列支核算。乡镇财政收到上级财政预算内下拨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时,收入列“1100224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科目,预算支出时列“2130701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

第六章  资金管理与整合使用

第十六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政府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的补助,实行专款专用。项目的奖补资金使用权归村级组织,与村民筹资筹劳、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助等统筹用于项目建设。财政奖补资金不得用于项目管理费用开支,不得用于本议事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也不得返还给出资人。

第十七条  市财政对各乡镇奖补资金规模主要依据各地农业农村情况、组织发动工作、资金项目管理情况、项目实施进展和上年度考核结果等因素确定。

财政部门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安排采取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各乡镇申报年度财政奖补项目计划工作一般在当年6月底前完成。市申报年度省财政奖补项目计划工作一般在当年7月底前完成。

第十八条  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的平台作用,按照“渠道不乱、权限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可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其他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

第十九条  财政奖补实行项目管理。市财政和乡镇财政要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年度奖补计划的确定优先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

第二十条  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乡镇报账制。在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资金到账,具备项目开工条件后,才能由村级提出申请,由市或乡镇财政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

第二十一条  节约使用资金。在坚持质量标准和严格管理制度前提下,鼓励村级组织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采取包清工、议标等方式节省项目投资和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争取少花钱、多办事。

第二十二条  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乡镇、街道应按要求组织项目初验,初验合格的项目,要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初验合格后向市财政局提出市级验收申请。市财政局根据财务审计报告和乡镇的初验合格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对竣工项目及相关资料进行验收,市级验收合格后办理财政奖补资金结算。对完工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各乡镇要及时督促村级财务登账核算管理。

第七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三条  实行公示制度。各乡镇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标准、管理办法和办事程序,认真指导督促村委会依据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公示工作。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当接受村民代表的全程监督。对村民筹资筹劳等项目自筹投入计划和实际到位情况、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明细等应分阶段张榜公示,公开接受村民群众监督。

第二十四条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各乡镇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财政奖补资金规模的重要依据。

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保障、资金安排、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应用、政策执行等方面。

第二十五条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乡镇每年应选择部分项目,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每年2月1日前,将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绩效目标报告市财政局。每年2月15日前,市财政将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绩效目标报告省财政厅。

第二十六条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市财政部门、乡镇要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政奖补工作的监督检查,严防虚报、套取、截留和挪用。对违反一事一议程序、加重村民负担、截留挪用资金的行为要及时责令纠正,追回资金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财政奖补监督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十七条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筹资筹劳方案、村民签字书、出资及捐款记录、奖补项目申请审核表、补助资金文件、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要按项目建档立册,实行档案化管理。

第二十八条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局(所)的财政职能作用。各乡镇有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选项申报、资金拨付、项目管理、检查验收等工作可明确由乡镇财政局(所)负责参与管理,积极发挥乡镇财政局(所)对财政奖补资金使用就地就近监管的作用。

乡镇财政与市财政之间应加强信息沟通传递工作,市财政把上级财政部门(包括本级财政)下发的有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计划批复、奖补资金拨付信息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局(所),确保其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条  各乡镇应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