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 >> 其他政策文件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5591N/2021-88676 主题分类: 文化、卫生、体育
发布机构: 金庭镇 公开日期: 2021-04-08 17:45:34
有效性: 有效 发文字号   -

金庭镇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1-04-08-17:45:34 信息来源:金庭镇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上下的共同努力,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当前境外疫情暴发态势持续,输入性疫情风险随时存在,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逐步复苏、人员流动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流行的风险增加。为积极有效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聚集性疫情,确保“两手硬、两战赢”,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我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抓紧推进秋冬季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工作,实现疫情发生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不出现疫情新燃点和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确保重点场所不发生疫情,确保不发生院内感染,落实“四方责任”,确保完成“两手硬、两战赢”目标,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疫情监测报告机制
    1.医疗机构监测报告。按照法定疫情报告程序,继续巩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常规监测,全面落实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医疗机构相关诊疗和实验室检测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新冠肺炎实时报告、实时预警与处置。(责任单位:卫生院)
    2.公众和医务人员监测报告。除法定疫情报告程序外,利值班电话83518007”、派出所值班电话83518124”、“12345”市长热线、市疾控中心疫情咨询电话(83022222)等,确保疫情信息线索第一时间上报。镇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负责核实信息真实性,如属实及时快速响应处置。(责任单位:综合信息指挥室派出所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3.特殊场所监测报告。学校、养老服务机构儿童服务机构等特殊场所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缺课缺勤和症状监测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发热症状者,引导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进行诊断排查,并报政府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经排查结果异常的,按规定处置。(责任单位:派出所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4.零售药店检测报告。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相关药物的人员,由零售药店按照规范要求在药品信息登记平台进行信息登记。镇内发生高风险登记疫情时,高风险等级区域内暂停销售发热、咳嗽等药物;发生中风险等级疫情时,中风险等级区域由零售药店负责登记实名信息并报镇市场监管所,由镇市场监管所及时通报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将人员信息下发到村进行核查,督促发热人前往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责任单位:镇市场监管所、镇卫生院、镇派出所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5.环境监测报告。加强对进口海鲜产品的进货渠道检查,追踪溯源。对全镇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生产企业、专业冷冻冷藏库房每1―2周开展一次环境、人员和产品采样检测,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时,及时报告并按照规范进行处置(责任单位:市场监管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二)加强重点人群和物品管理

6.加强入境人员管理。按照省防控办《关于印发疫情期间外国人来华入浙“快捷通道”工作方案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96号)和《关于印发上海空港口岸入境来浙人员转接和隔离工作方案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116号)等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入境人员管理措施,配合全市建立境外人员“口岸检疫一集中隔离一分类转运一社区防控”全流程管理工作流程,形成闭环。(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卫生院、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7.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区域来重点人群管理。借助“大数据
+网格化”手段,三大运营商等数据信息进行主动摸排,按照“三清一管好”机制,精准摸清国内中高风险区域发布之日前3日来人员,确保来人员提前管控到位,采取核酸检测、隔离、检验报告核验等分类管控措施。核酸检测阴性人员继续在居住村落实中高风险地区人员14天内健康状况监测,对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的,及时就近转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责任单位: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镇派出所卫生院、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8.规范人员有序流动。按照省防控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健康码”管理服务机制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109号)和绍市防控办《关于印发<“健康码”管理服务机制>实施指南的通知》(绍市防控办〔2020〕91号)要求推进“健康码”分类精准管理,根据不同人员涉疫风险具体情况,按照禁止、限制、正常自行流动的分类要求,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按照市大数据中心指令落实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转码工作,对不同颜色赋码人员采取相应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镇派出所卫生院、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9.加强院内感染管控。守好卫生院“小门”,进院人员严格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措施。推进健康码与电子健康码关联,逐步推广全时段全门诊预约,发展少接触、无接触服务,提供在线门诊服务、网络咨询、就诊指导和科普教育,切实减少院内候诊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对发热门诊诊室、急诊室、手术室、呼吸科和感染科门诊、病房等科室,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采样检测。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应检尽检”工作。(责任单位:卫生院)
    (三)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10.应急指挥体系准备。线办、分中心要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要求,积极配合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认真研判疫情防控风险,制订本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积极参加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排查工作,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责任单位: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综合信息指挥室、镇派出所卫生院、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11.发热门诊准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1个发热诊室和1间留观室,总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平方米,涉及费用由市财政予以保障。(责任单位:卫生院、自然资源)
    12.核酸采样检测能力准备。加快检验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卫生院具有卫生检验资质的人员均须通过培训具有核酸检测能力具备人员和外环境核酸采样能力,按照上级标准安排,完成核酸采样能力培训考核任务。强化核酸检测质控工作,通过开展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责任单位:卫生院)
    13.医疗防护物资准备。政府主导建立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完善防控物资储备目录,根据我既往高峰期疫情规模储备不少于30天用量的物资,以医用耗材、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为重点,明确储备品种、储备数量、储备地点、储备方式,实行物资设备动态储备,确保疫情再次发生时物资储备充足、供应渠道顺畅。(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协助单位:卫生院)

14.集中隔离场所准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集中隔离场所规范设置要求,提前做好人员、后勤保障等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时人员“应隔尽隔”。(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镇派出所卫生院、各村)
    15.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准备。配合全市组建市、、村三级流调和消杀队伍,加强具备流调、采样和消杀能力的复合型人员培养,建立名册和通信群,服从市统筹调度配备1支流调小分队,参与疫情调查处置工作每个村至少储备2名流调协查员配合做好流调工作组织村内卫生保洁人员做好外环境应急消杀工作。(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各村,指导单位:卫生院)
    16.全程心理疏导服务准备。组建由村干部、心理咨询师、片警、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家庭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基层服务团队,为居家硬管控人员和康复期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责任单位:综合信息指挥室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团委妇联、镇派出所卫生院、驻村指导中心、各村)

17.疫苗接种应急准备。加强与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的对接,做好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优先确保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人员接种。提高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接种对象,减少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责任单位:卫生院、镇中心学校)
    18.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准备。积极落实各站庭所主体责任,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推广“清垃圾、常亮码、勤洗手、有距离、用公筷、常消毒”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听取民情民声,推广普及“一米线”。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做到有防护指南、防控管理有责任人、防护物资有储备。发挥群防群控、群专结合的优势,突出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基层网格化管理,各类场所要按照防控指引要求,严格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受控进入措施,发现红码和黄码人员就地隔离并上报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各站庭所)
    19.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按照保重点区域、保重要用户、保基本民生的原则,结合实际做好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各类“停不得”企业生产运行保障工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灾物资,确保供应链畅通。(责任单位:各防控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线办、各站庭所、驻村指导中心、各村均为镇疫情防控单位,服从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切实落实各方责任,做好应对秋冬季疫情各项准备工作,除硬件设施准备工作在11月底前完成外,其他各项工作原则上在9月底前完成,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二)强化“三情”联判能力。有效利用上级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和各类新闻媒体,及时转发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政策措施宣传解读等权威信息,回应社会普遍关注。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密切关注舆情发展,涉疫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及时迅速反应。有效管控负面信息,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人员回应和澄清,消除不良影响。加强社情统筹联动,宣传推广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流导社会恐慌情绪。
    (三)强化精密智控能力。按照省、市防控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疫情防控救治机构、人员、设备和物资等重点资源的态管理,落实好“一库一图一码一平台一指数”相关工作,确精密智控指数指标在全市保持较好成绩。
    ()强化资金保障力度。财政要统筹做好资金调度,优先保障和及时拨付疫情防控资金,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支出需求,保障医疗物资动态储备。建立疫情防控资金台账,严格规范资金用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强化自查督查工作。按照防控工作方案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并对各防控单位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和准备情况开展督查,对管控不严、作风不实、失职失责导致疫情反弹、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问责。

 

附件:金庭应对中高风险等级疫情防控措施
     

 

 

中共嵊州市金庭镇委员会           嵊州市金庭镇人民政府

                                          2020年10月14日

 


附件:

 

金庭镇应对中高风险等级疫情防控措施

 

一旦发生疫情,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为第一要务。各防控单位服从防控办指挥,第一时间响应启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根据疫情态势科学划分风险等级,判定风险区域范围,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一、应急监测和风险预警
    应急监测疫情发生后,流调小分队立即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启动应急监测对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场所的物品、环境开展风险监测追踪密切接触者和疑似密切接触者,开展核酸检测。感染来源不明及疫情有扩散趋势时,及时启动中、高风险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
    风险评估。按疫情发展趋势和流行病学调查,划分风险等级。
    1.中风险等级和区域。以村为单位出现传染来源不明确诊病例或输入性疫情出现二代病例;以为单位有2个村出现无流行病学关联的确诊病例或聚集性疫情;以市为单位2个乡镇(街道)出现传染来源不明确诊病例或聚集性疫情
    2.高风险等级和区域。以村为单位14天内出现聚集性疫情或2例以上无流行病学关联病例;以为单位14天内3个以上村出现无流行病学关联的确诊病例或出现2起以上聚集性疫情;以市为单位14天内3个乡镇(街道)出现传染来源不明确诊病例或5例以上无流行病学关联病例或疫情有向周边区、县(市)扩散趋势。
    风险预警根据疫情风险等级,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精准划定和动态调整中高风险区的防控区域及疫点疫区,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和扩散。
    二、中风险区域防控措施
    疫点管理。疫点实行封闭管理,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 工作环境消毒、爱国卫生等工作。
    )村级管理。加强村级网格化管理,发挥志愿者作用做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公共场所排查、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扫码或持健康证明通行的要求,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禁止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
    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有疫情发生区域的学校、托幼机构,由市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根据疫情程度、学校规模等,采取学校停课等紧急措施。其他学校、托幼机构允许上课,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做好教职员工和上课学生健康监测、通风消毒等工作,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等措施,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有疫情发生区域的单位停工停产,落实防控措施,经评估后可复工复产;可能被污染的单位采取扩大核酸检测、终末消毒等措施后可不停工停产。区域内单位实行封控管理,减少人员进出,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鼓励错峰上下班;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及时采取停工停产措施。
    特殊场所防控。敬老院等特殊场所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无关人员进出,暂停接收新进人员,取消探视。对确有探视需求的,持3天内核酸检测报告稳妥安排。
    公共场所管理。区域内餐饮服务单位停止集中聚餐。宗教场所及密闭场所暂停开放,便民服务中心、图书室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3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等防控措施。各类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健康码必查方可进入,合理控制人流量,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实行每日通风清洁消毒,公众接触频繁的扶手、按键、门把手、座椅等公共部位和箱式电梯等公共密闭场所加强消毒。

(七)医疗机构管理。卫生院进一步加强发热诊室管理,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例发热病例提前开展流调。对医院内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基础设施、基本流程等进行逐一梳理,摸排整治各类风险隐患。村卫生室停止接收发热病人。
    公共交通管理。公交车暂时不停靠区域内涉及的公交站点。严格落实客运站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控制乘坐率(不超过70%)、客运车辆空调使用、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乘客查验健康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薄弱地区管理加强对自然村落的排查,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薄弱区域的卫生防疫水平
    人员管理。密切接触者和疑似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其他人员实行居家硬管控区域内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十一会议活动管理。区域内暂停非必要的会议和活动,限制大型会议活动。
    三、高风险区域防控措施
    在落实中风险区域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疫区管理。疫区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工作。高风险区域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区”,确需离开属地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区域内学校、托幼机构全面停课停学,实行在线教学。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闭所有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措施。
    特殊场所防控。敬老院等特殊场所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停止接收新进人员,禁止探视。
    公共场所管理。区域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停止堂食,室内公共场所停止开放,室外公园景区限流50%。区域外密闭场所暂停开放。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停所有公共场所的措施。其他公共场所停止使用集中空调。
    公共交通管理。区域内限制私家车、出租车等出行;其他区域公共交通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控制乘坐率不超过50%。

(六)会议活动管理。暂停大型会议活动、群众聚集性活动。

政策解读链接:《金庭镇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