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4812B/2022-79533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府办 | 公开日期: | 2022-01-11 09:42:51 |
一、制定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2019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时,曾指出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袁家军任省长时在所作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新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编制符合实际、引领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年规划,以走在前列的姿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起草过程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市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并开展工作部署。自去年6月全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启动以来,在多次下发通知摸底、调研走访、座谈各部门及镇街,坚持汇众智、聚众力,把前期基本思路研究、四个重大内容、群众建言献策意见建议、专项规划重点要点等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当中,听取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的意见建议后,根据《中共嵊州市委关于制定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了《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
三、主要内容
《纲要》内容共分十四个章节,分别阐述了全市“十三五”发展经验成就、面临的机遇挑战分析、指导方针、远景及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及发展保障等。现就重点内容作以下简要说明: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围绕“三个嵊州”建设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均得到了贯彻落实。综合经济实力、创新发展活力、协调发展水平、绿色发展优势、开放发展能级、共享发展获得感等显著提升。预计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6.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8%、9.5%。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4%、8.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1%。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标完成情况:根据目前预计,“十三五”经济运行、创新驱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四方面29项指标,确定能完成21项,未完成8项(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营出口、旅游业总收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具体详见附表。
(二)机遇挑战分析
“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将面临深刻变化。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来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从国内看,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发展趋势长期向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省内看,浙江高水平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提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我市面临的机遇有:高铁时代即将到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十四五”时期将建成投产,全市经济结构和发展动能将实现变革性重塑。且国家、省一些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区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市存在的问题有:当前,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平台能级、营商环境还需提升,人才创新支撑力不够强;融入区域一体化的步伐还要加大,区位、生态、文旅等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三)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建成高水平创新强市和人才强市。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领先全国。整体智治体系全面建立,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更多更靓丽更具辨识度的“重要窗口”嵊州风景。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聚焦“六个重塑”,奋力推进高水平“四个嵊州”建设,争取实现“经济体量翻一番,再造一个新嵊州”,率先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县域发展之路,努力书写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走在前列的嵊州篇章。到2025年底,全市生产总值争取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六个重塑”指重塑产业新优势,建设创新引领智造之城;重塑区位新优势,建设“四港联动”枢纽之城;重塑城市新优势,建设宜业宜居活力之城;重塑文化新优势,建设越韵诗路魅力之城;重塑生态新优势,建设全域美丽花园之城;重塑治理新优势,建设和谐共享平安之城。
具体指标设置上,在参考了省、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体系,以综合实力、科技创新、开放活力、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社会治理六方面提出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34项指标建议,详见附表。
(四)“十四五”战略任务
分别从创新、开放、产业、数字、改革、文旅、城市、乡村、基建、生态、民生、治理提出了十二方面战略路径。
1.打造高水平全域创新体系:分集聚多元化高素质人才,高标准打造剡溪创新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优化全域创新生态体系四方面。
2.打造“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分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接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高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全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五方面。
3.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平台体系四方面。
4.打造新时代智慧城市:分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深化建设数字政府三方面。
5.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法治”“清廉”嵊州三方面。
6.打造越乡文化新高地:分传承弘扬特色文化遗产,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方面。
7.打造统筹互促城镇体系:分优化市域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推动乡镇特色发展,深化城乡融合改革四方面。
8.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标杆:分发展高质量乡村经济,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化新农村综合改革三方面。
9.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分完善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智慧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安全美丽的水利设施体系,构筑绿色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四方面。
10.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分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全域美丽自然生态,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四方面。
11.打造共享富裕品质家园:分完善就业增收支持体系,建设优质公平教育体系,提升高效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五方面。
12.打造整体智治的平安示范区: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加强经济运行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五方面。
(五)“十四五”发展保障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发展规划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十四五”规划实施全过程。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共同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
二是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发展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区域和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排出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如期完成。
三是完善规划实施要素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制定与规划相匹配的用地、用林、用水、能源消耗等保障方案,优先保障规划相关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所需的要素资源。
四、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为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
五、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嵊州市发改局
解 读 人:魏俊
联系电话:0575-895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