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96F/2022-97005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 生态环境分局 | 公开日期: | 2022-01-21 16:24:01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嵊州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高位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顺利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1.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编制美丽嵊州规划纲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目前涉及我市的35项创建指标已达标32项。召开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开展“美丽嵊州实践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系列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以系统治理为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气再发力,2021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改善率全绍兴市第一,全省排名较去年进位10名;AQI优良率为98.1%,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超出市定目标7.1个百分点。治水再巩固,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协同推进水环境治理,15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达标率100%。治土再加强,完成3个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任务,8个变更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备案。治废再深化,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年度任务,创建无废细胞57个;完成工业固废“大排查”“大整治”年度任务,目前已排查企业8120家,APP填报6182家,完成整改235家。
3.以长效治理为抓手做好污水入河问题整改。加快城区“污水零直排”建设,调整工业污水收费制度,完善监控体系,调整重点涉水企业在线监控系统采样方式,增加排污口的监测频次,构建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整改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共排查企业86家次,查处问题25个;排污口水质监测128次,出具监测数据5307个。
4.以优质环保服务为保障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环保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累计开展企业服务行动182余次,解决企业环保及发展问题97个;完成完成456家电声、9家印染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落实重点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做好长鸿生物、比亚迪等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建立碳排放重点企业清单,完成8家非碳交易重点企业核查和1笔碳排放权抵押贷款。
5.以数字化改革为支撑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启动嵊州市涉水污染源数据库和过程管控平台建设,完成环保设施用电监控系统建设70家,新建马寅初中学空气比对站和物流大通道空气站,并做好“绍兴蓝天”扬尘巡查监管小程序推广应用,已覆盖全市171个扬尘源。
6.以铁军担当为壁垒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做好疫情期间全市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点处置医疗废物及涉疫危险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置工作,本轮疫情以来,共清运医疗废物和集中隔离点涉疫危险生活垃圾183.49吨,检查隔离点62家次,累计出动执法检查156人次,开展志愿服务4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弱项
对标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现实短板和困难: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高位提升存在较大压力。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与其它县市横向比较,我市PM2.5仍是最大短板。水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还不够稳固,几个断面水质还不能稳定达标。二是产业和能源结构还有待优化。我市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新兴产业虽有发展,但体量偏小、扩张不快,发展层次尚不均衡。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足。城区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处置终端建设等历史遗留任务依然较重,对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带来了挑战。四是生态环保能力建设亟需提升。基层执法监管力量薄弱,智能监测监控水平不高等。
三、2022年工作思路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初步拟定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为:全面实施美丽嵊州规划纲要和生态环保“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坚决扛起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环保督察整改五项工作机制,开展已销号信访件“回头看”,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具体来说,今年将着重做好以下五件事:
1.久久为功“贯彻一件事”—持续推进督察问题整改。目前已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22.08个信访交办件销号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14个信访交办件整改。今年将继续坚持环保督察整改五项工作机制,开展已销号信访件“回头看”,加大现场督查、通报和考核力度,严防出现反弹、反复。
2.动真碰硬“破难一件事”—完成嵊州市剡湖水环境提升项目(老东桥断面水生态治理项目)。实施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老东桥断面水质持续达标。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书编制,根据项目建设书需完成水下森林、曝气增氧、微生物附着床等工程项目建设,预算大约1千万。
3.整合资源“争创一件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进一步完善工作报送机制、工作例会制度、考核督查机制,实时掌握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根据评比标准“查漏补缺”,针对薄弱指标和问题短板,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力攻坚,确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成功。
4.合力凝聚“民生一件事”—成功创建全域“无废城市”。目前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完成率已达93.75%。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分类收运,推动信息管理,迭代升级细胞,加强监管执法,凝聚全社会合力,争取成功创建全域“无废城市”。
5.数字赋能“多跨一件事”—完成涉水污染源数据管控平台建设。通过整合多部门数据构建污染源数据库、应急预警和限排数字化管控系统,在流域治水方面构建“多跨协同”数字化模式,实现“一张图”决策指挥和流域“整体智治”。目前可行性方案已通过专家组评审,预算76.9万元,2022年底前完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