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49512/2022-96581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2-12-26 12:28:47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年度工作落实情况

发布日期: 2022- 12- 26 12: 28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分享: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落实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以农业“双强行动”为抓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载体,加强“三农”谋划,创新工作举措,年度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推进。

一、坚持稳产保供,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一是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1.1万亩,小麦亩产突破历史新高,三界种粮大队模式获徐文光副省长批示肯定,嵊州“稻+鸭+虾”套种套养模式撬起“亩均效益”的做法获盛阅春书记批示肯定。围绕“保重点、保产能、保种猪”目标,压实“菜篮子”责任,生猪存栏18.8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98万头,自给率达153%。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45.97亿元,增速位居绍兴第一。二是推动藏粮于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化“两非”整治,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优化面积7.9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提升改造0.7万亩。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创建试点县创建工作,大力开展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建成化肥定额制施用示范区4个、农药定额施用示范区2个,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1.7万亩,化肥农药分别减量210、2.9吨。三是压紧压实农业生产安全责任。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草地贪夜蛾、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动植物疫情防控及农机安全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监测专项行动,加大“三品”认证工作力度,主要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9.75%,“三品”认证率达到59%以上。

二、坚持“双强”驱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制定出台嵊州市农业“双强”行动实施方案及工作机制,推进巴贝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项目、可视化数字年糕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种养殖基地数字化转型,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陌桑高科数字养蚕工厂、飞翼蔬菜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1家(陌桑现代茧业人工饲料数字化养蚕未来农场)。推进绍兴市农业产业提升“双十大”项目,已完成投资4.52亿元。顺利召开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云展直播,直播观看超过60万人次。二是加快农机推广应用。围绕争创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积极推进三界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四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及一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7.48%,粮食产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6%。嵊州三界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列入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名单。三是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百亿崇粮”项目顺利开展,浙里办“粮多多”小程序正式上线浙里办。推进省级“肥药两制”试点县市创建,构建植保数字化防御屏障,今年新增智能测报点1个;加快“浙农优品”应用,创建“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130家以上,培育试点主体562个。村级集体“三资”智慧管理平台全面铺开,全市269个村(社)已全面运用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

三、坚持全域提升,美丽乡村迭代升级。一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出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考评办法》《关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七项工作制度的通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一把扫帚”工作机制,部署开展常态化巡查、暗访排查、“红黑榜”晾晒等行动,面上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二是推进片区化组团发展。按照“片区组团、共建共享、共富共美”理念,开展“西白忘忧、鹿门访友、金庭问道、卮山仙踪”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其中“美丽西白”成功入选省第三批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我市在绍兴市“强村富民、实战实效”半年度赛比中获得第二名。三是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五星达标、3A争创”迭代升级,开展崇仁镇五龙潭村等4个村的“3A示范村”和三界镇大龚村等25个村的“五星达标村”创建,把温泉湖村、雅璜村、王院村、贵门村等4个省级未来乡村建设与7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统筹结合,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省(市)级特色精品村、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系统推进我市农村从基础全面提升向亮点纷纷冒头、再到全域提升跃迁。

四、坚持改革创新,乡村活力不断激发。一是构建改革政策体系。出台《嵊州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一庭园三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农村宅基地全链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建立农村宅基地“民用村管”模式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的通知》等系列重要政策制度文件,总体谋划了我市宅基地改革的主要方向,为宅基地改革拉好了系统框架。二是推动改革项目实施。围绕年度改革任务,创新建立嵊州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520”模式,重点推进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三权分置实践、全链条管理等五个方面探索,推动20个左右项目落地,形成了改革试点有项目、有节点、有落实的良好格局。目前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外业工作基本完成,全链条管理基本完成制度设计和实践,宅基地跨村“有偿选位”探索有序推进,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财产权抵押贷款落地5笔,总金额173万元,升级打造闲置农房激活2.0版,新引入社会资本2.65亿元。农村宅基地改革基础工作受到全国农业农村部宅改办通报表扬。三是推进重点项目落地。重点布点实施“一庭园三基地”项目5个,引入社会资本把农村宅基地打造创业、创新、创富基地。“一庭园三基地”案例被列入浙江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探索建立贯穿农村宅基地审批、施工、监管和“一支队伍管执法”等的“五个一”全链条管理模式,“农村宅基地全链条管理模式”作为改革重要成果刊登在国家《宅基地改革与管理简报》和《浙江省委信息》,

五、坚持强村富民,共富增收更添活力。一是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嵊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找准跑道谋划“一村一策”增收项目,激活镇、村级“造血”功能,全市175个相对薄弱村共谋划实施增收项目217个项目,共计增收2380.2万元。通过市城投集团资金托管、大额资金竞争性存放和物业租赁、“飞地抱团”等模式,村集体实现每年分红6720万元,其中贵门乡GEP转化推进共同富裕新途径为全省首创。开展“村企携手 帮促共富”活动,落实项目共24个,总投资1.05亿元,年收益1165万元。2022年,全市241个村经营性收入均可超过50万元。二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创业、就业、改革、品牌、服务、兜底“六大共富行动”,不断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强化低收入农户兜底保障举措,全面应用低收入农户数字化帮促系统,落实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成立低收入农户帮促基地2个。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44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83人次。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02元,同比增7.4%。三是开展助农惠农行动。修订完善“三农”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通过“越快兑”平台兑付涉农资金664万元。全面组织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十二支产业团队深入一线开展灾害天气农业生产防范、农业技术指导等工作。组织举办精品水蜜桃品质大赛、桃形李擂台争霸赛、蟠桃采摘节等系列活动,打造高端茶叶品牌,打响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越乡龙井荣获2022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0强,四个品牌获省农博会金奖。全面实施农业政策保险,增设桃形李成熟期种植保险,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