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96F/2022-77014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 生态环境分局 | 公开日期: | 2022-12-05 10:56:12 |
随着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各类垃圾的产生量也呈直线上升趋势,城市垃圾清运模式亟需从“清洁直运”向“清洁直运+减量转运”转变。分类减量综合体建设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环节,一起来看嵊州是如何通过建设分类减量综合体来实现垃圾清运模式迭代升级的吧!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人口不断增加,城区各类垃圾体量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以嵊州市城南新区为例,辖区范围内人口总数约为7万,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96千克/人/天,总垃圾产生量为67.2吨/天。若将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按通用的1.3来统计,则整个新区各类垃圾转运规模达到了87.4吨/天。
需求催生变革,城市垃圾末端处置格局亟待优化改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垃圾运输距离不断延长,居民家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在清洁直运后往往需要进行二次转运才能达到预定处理场所。在全密闭的减量综合体处理环节,各类垃圾如果在通过压缩、脱水和装运等步骤后,再用集装箱密闭化方式转运至末端处理场所,可减少约75%的清运车次,有效降低高速车流及事故风险,减少车辆运输尾气排放。同时,通过压缩脱水的垃圾平均重量可减少约10%,体积可减少约12%,大大降低运输车辆跑冒滴漏风险,达到更高效、更环保的作用。
作业工艺流程图
迎着区域垃圾末端处置格局迭代演进的春风,嵊州的垃圾清运模式也正从“清洁直运”向“清洁直运+减量转运”的方向发生转变。在这当中,分类减量综合体建设是决定这一转变成功与否的关键。众所周知,分类减量综合体是架设在前端垃圾清洁直运和末端焚烧处理之间的一座桥梁,只有转运环节安全顺畅才能切实提高垃圾的运输效率和处置效率。嵊州市的分类减量综合体主要包含各类垃圾压缩转运主体设施,配套工程设施,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中转暂存服务设施以及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等。
高位水平直压式垃圾压缩机
综合体主要满足城区范围内产生的各类垃圾的压缩转运需求,全程采用密闭式作业和密闭式运输方式,确保垃圾零散落。综合体内的卸料作业区和压缩作业区均采用密闭式设计,同时引入全套垃圾压缩转运工艺设备,绝大部分装置符合低噪音标准,对部分高噪声装置则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以确保作业时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标准。
固定式垃圾桶清洗设备
综合体对外作业主要区域建在综合处理车间的地下室,垃圾收集车选用环保节能的电动三轮车。通常情况下,由电动三轮车装载240升垃圾桶进入卸料大厅卸料。卸料后的空垃圾桶送入车间内垃圾桶清洗区域进行清洗,之后电动三轮车再将清洗干净的垃圾桶拉走。垃圾作业环节选用水平刮板式垃圾压缩设备和前进前出的工艺形式。前端采用前翻斗进料,可满足3立方米及以下自卸式收集车或垃圾桶的卸料并可与22立方米垃圾箱及31吨勾臂车配套使用。整个过程通过各信号检测装置与控制系统协同,完全实现了从上料、压缩到机箱分离及对接等全流程环节的自动化操作。经过实践检验,综合体垃圾处理能力完全能够达到“日产日清”的水平。
分类减量综合体的建设成功实现了城市垃圾清运模式的换代升级,标志着嵊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能级正逐渐向更高水平迈进。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