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4900R/2022-84839 主题分类: 财政
发布机构: 财政局 公开日期: 2022-02-28 10:41:51

市财政局(国资办)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2- 02- 28 10: 41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分享:

第一部分  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三个年”“五个聚焦”“六个重塑”,坚持“以收定支”、厉行节约,认真组织财政收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财政管理,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财”为“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当好助推嵊州高质量发展、县域发展现代化的排头兵。

一、财政收支总体概况

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00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0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转移性收入573005万元。收入合计1093275万元。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2139万元(含上年结转、省级拨款),比上年增长11.1%。剔除一般债券因素影响,比上年增长18.9%。转移性支出291136万元。支出合计1093275万元。

二、今年主要工作重点

(一)打实基点,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面对全省收入恢复性高增长的态势,我们在地方财力吃紧、减收因素叠加的重压之下,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一是抓好收入组织。坚持主动作为,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经济税源摸底,建立健全财税协同机制,严格执行收入分月计划,加大税源培育政策储备和引育力度,不断充实地方财力。二是强化支出管理。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编制年初预算时,进一步压缩办展办会经费,预算经费原则上按上年预算数再压减15%以上,切实做到可压尽压、应压尽压。开展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工作,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项目资金及时予以收回,调剂用于其他项目或收回后统筹使用。三是落实两直资金。积极做好两直资金分配工作,及时公开两直资金动向,2021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的直达资金共计5.76亿元,支出进度达100%。建立全市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通报机制,对我市直达资金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执行结果与明年预算安排、基本支出的公用经费和经常性项目挂钩。

(二)筑牢支点,大力助推经济发展

紧扣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一是加速兑现政策资金。积极做好“1+9”政策兑现,完成我市工业、服务业、建筑业、金融、科技和开放型经济的“1+9”政策兑现工作,兑现率达104.4%。根据“最优颗粒度”梳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兑现事项、优化兑现流程、简化兑现资料,让网上资金兑现更精准。开展即时兑现项目、限售股解禁政策、一事一议项目的审核兑现工作,2021年兑现4.9亿元。落实对绍兴市5000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和1万亿元央行再贷款进行30%的财政贴息。二是加快基金运作。按照“聚焦战略取向、突出政策引导、坚持市场运作、合理防范风险”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截至目前,我市政府产业基金共设8只子基金和一个直投项目,基金管理总规模近90亿元。切实发挥产业发展转贷基金作用,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纳税人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狠抓投资项目建设。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推进高铁新城、杭绍台高铁、甬金铁路、三界码头、污水零直排等建设项目。积极审核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文本、审核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严格控制超标准建设,节约建设资金。

(三)突出重点,持续做好民生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政策要求,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六稳六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一是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健全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助力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1500万元,支持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增长机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安排义务教育(含幼儿园)学校发展奖励资金4202.7万元,确保在2020年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切实落实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安排资金1335.2万元,支持“幼儿园扩容和中小学强基工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校园食品安全智治行动”等教育惠民工程实施。二是推动卫生养老事业发展。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2021年安排拨付疫情防控资金4869万元,用于防疫物资采购、核酸检测、相关设备购置等。注重绩效,做好各项民生政策制定工作,出台支持工业企业留工稳岗补贴、困难群众春节临时性生活补助、完善“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补助等政策。三是全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涉农补助,支持农业复耕复产,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以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为目标,成功申报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2000万元。

(四)攻克难点,严格防范各类风险

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严防债务风险。做好隐性债务化解整改工作,2021年共完成隐性债务化解34.65亿元。全面核查公益性项目债务,清理甄别存在新增隐性债务风险的债务并督促公司完成整改。梳理国有企业承接政府性项目情况,拟定《2019-2020年财政拨付国企资金匹配政府性项目建设结算方案》上报审定。吃透用好用足政府专项债券的各项政策,加强债券项目前期谋划,最大力度地争取专项债券额度,2021年我市新增债务限额12.24亿元。根据债券资金到账情况,及时拨付债券资金至项目单位,并督促项目单位加快资金使用。二是防范社保基金风险。根据省、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工作要求,及时按进度足额上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我市责任分担全年预上缴金、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全年上缴。会同人社等部门开展我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衔接政策制定工作,重点做好如何执行“2020年1月1日后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在征地时,按新标准,足额筹集社会保险缴费补贴资金”政策。三是加强内控建设。以严肃财经纪律为重点,组织开展“在下属单位列支费用”、预决算公开情况、扶贫资金专项检查问题整改“回头看”、 会计信息质量等领域开展专项检查。不断规范内控建设、围绕财政内控“1+9+X”制度体系,组织对履行财政管理职责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以及财政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情况实施监督检查,推动内控工作从“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

(五)打造亮点,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始终把财政事业的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多项财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完善预算管理改革。按照《预算法》规定,认真编制完成2021年四本预算。扎实推进预算公开工作,不断健全预算公开机制,明确公开内容、时间要求、公开程序、公开载体。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工作,努力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确保预算管理规范高效。加强财政中长期管理,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做到与中期财政规划有机衔接。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强公款存放管理,修订完善存放方案,组织开展两期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招投标工作,金额合计达78.11亿元。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落实项目资金管理主体责任,组织全市财政项目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并加强检查结果运用,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分行业、分领域、多层次绩效指标体系,组织开展700多个绩效项目自评和77个绩效项目抽评。组织开展1个下级政府、1个部门整体、3个项目以及6个民生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四是积极申报创建试点示范。经竞争立项,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助力粮食生产安全和稳产保供,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5000万元,极大推进我市农业农村集成创新和高质量乡村振兴。完善优化省级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工作,累计为44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12394万元,涉及粮食、果蔬、苗木种植等多个领域。开展绿色建材提升建筑品质试点工作,经摸排调研和上级对接,目前我市共有6只政府投资项目列入试点。五是加强国资国企管理。依托“资产云”平台,编制完成《2020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报告》和《2020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优化整合重组产业相关或相近企业,完成8家直接监管企业和39家委托监管企业股权划转工作。落实企业资产审计,继续分类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按照省统一部署,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历时七个月全面完成国企领域九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成国资交易数字化平台整合工作,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一个平台、一网通办、一体监管”。六是积极落实数字化改革。扎实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改革,扩大和拓展应用单位、收费项目和缴费渠道。继续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应用推广工作。继续积极推广“政采云”平台应用,实现政府采购“零上门”。积极落实“全省一张网”方案,构建全省统一的政府采购网上市场。

(六)守好节点,锤炼过硬干部作风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一是抓实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研学、集中研讨,组织参观余姚市梁弄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专线忆初心”云颂会、“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机关党建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二是压实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围绕敏感时间节点,守牢守好机关意识形态阵地。高标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开展正风肃纪,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抓提高,三年上台阶”的实施步骤,积极推进“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工作。三是夯实干部管理。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制定印发《2021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市财政局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促进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率。坚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向组织推荐选拔1名副科级干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实行干部职工出嵊州报备审批管理。

第二部分 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财政各项改革,积极发挥财政杠杆效应,切实提高科学理财水平,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收入组织,强化协调,推动增收

加强协调,积极应对收入增长新常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财税协调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努力促进收入均衡入库、平稳增长。加强研判,及时编报财政收支报表、预算执行分析等材料,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应用支撑,做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测、分析工作,为领导及时掌握我市财政收支及经济运行状况提供第一手资料。加强支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理念,严控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办展办会等经费,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围绕城市发展,强化扶持,突出重点

持续加大支持产业发展投入,制定嵊州市级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开放型经济、金融业和科技等“1+9”政策,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探索创新企业扶持方式,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约束企业行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在产业基金监管防控、培育发展新业态上下功夫,跟进巴贝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转贷基金运行,维护区域金融生态安全。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做好资金统筹调度,全力确保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围绕民生项目,强化投入,保障支出

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保障各类民生工程支出需要,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围绕乡村振兴重大任务和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积极争创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切实强化财政支撑保障作用;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支持甬金铁路、三界作业码头、航道建设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等。

四、围绕财政改革,强化管理,提升效能

深化预算管理,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力度,增强预算的统筹协调功能;细化项目预算编制,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强化风险预警,按照五年化债计划,持续做好隐债化解,加快土地出让金结算,积极筹措化债资金,严控债务率在合理区间;积极谋划专项债券项目,滚动做好发债项目储备工作;规范乡财管理,严格预算追加,不断提升乡镇财政预算透明度,不定期开展乡镇就地就近资金监管工作落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持续做好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突出重点,全面反映政府家底;抓好公款存款管理,科学合理制定财政性资金存放计划,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公款存放指导工作。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采取清单式推进、消耗式管理方式开展国资国企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积极保障国企持续健康发展,不断优化投控系股权结构,切实提高国企营收能力。

五、围绕机关作风,强化传承,优化服务

继续抓好作风建设,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克服工作中“庸、懒、散”和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履职懈怠,以及“为官不为、为政不廉”现象,重申工作纪律,落实监督监管责任,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继续抓好干部教育管理,积极落实机构改革部门人事管理要求,推进机构职能改革与职责落实,优化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干部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继续抓好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机关党建活动,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局中心工作置于同等位置,坚持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切实抓好我局“两个责任”落实。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