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02R/2023-82280 | 主题分类: |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2-07-26 16:26:41 |
袁晓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助推全域旅游的建议》(第201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工作,积极助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振兴发展
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加大乡村旅游振兴力度。2021年底,嵊州市被正式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一)统筹规划推进建设。编制《嵊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对乡村旅游进行专门规划。推进“百城千镇万村”建设工作,目前全市有景区镇12家,覆盖率达80%,景区村134个,其中3A级景区村24个。创成省级金宿1家,银宿4家,绍兴市精品民宿3家,嵊州市精品民宿13家。清风驿站、星期八驿站评定为省三级旅游驿站。
(二)完善设施提升服务。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计66个,完成游步道建设46.35km,建成景观平台22个,停车位300余个,旅游厕所4座。拟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规划项目155个,到目前实施项目142个,已完成投资3.05亿元。目前,越剧小镇、百丈飞瀑、温泉湖等24个主要旅游景区都有公共交通直达或途经。其中,嵊州至百丈飞瀑为旅游专线,从相关公交线路运营情况来看,目前基本能满足群众乘坐公共交通到旅游景区的出行需求。
(三)延伸业态增加热度。依托山水花果等自然风光,培育董郎岗森林氧吧、前良百年桂花园、覆卮山草海等田野打卡地,常态化举办国际书法朝圣节、崇仁农旅风情节、贵门辉白茶文化节等乡村节会,策划春季百花游、民宿推介、山地微马等旅游活动,设置越剧寻根线、晋唐寻踪线、山水寻源线等研学线路;进行文创商品设计,推出何家坞藤梨烧、八宿屋刺梨酒、想食榧榧礼盒等农家伴手礼,进行营销推广。
二、着力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夯实微观基础
(一)优化设施增“厚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区域总分馆体系建设,已改造提升农家书屋69家,提高农家书屋纳入业务系统管理比例,2021年加工录入62000册农家书屋书籍,实现通借通还,全市已有40%的村级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纳入图书馆业务管理,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数字赋能加“力度”。对接绍兴地区公共数字资源联合采购平台,共享有7个外购商业数据库,3个试用数据库,1个自建数据库,资源容量达到81T,实现全地区信息共享。探索建设新型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已完成甘霖集镇书房、三界集镇书房与谷来中学(雏鹰阅读书屋)3家基层数字阅读(基层电子阅览室)的改造。
(三)丰富活动升“温度”。推进文化“三走进”惠民下乡服务,2021年累计完成送书4.1万册,送戏265场次,送电影5000场次,文化走亲18场;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举办“红歌红旗剡溪行”走进乡村红色礼堂等系列活动,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群众性文化艺术节,打造“三号剧场”等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增强群众幸福感。
三、全力传承乡村非遗文化,充盈精神食粮
“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已成功创建为第十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目前已作为省厅唯一一个向文旅部申报越剧文化(嵊州)生态保护区项目。讲好传承故事。加大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目前我市已拥有省级及以上非遗传承基地3个、非遗项目18个、非遗传承人16名。通过征集线索、申报项目、打造研学游基地等举措,做大传承基本盘,结合古镇古村开发写好活态嫁接文章,现已成功打造“崇仁古镇会客厅”“施家岙越剧古戏台”等非遗特色集中展示区12个。
接下去我们将继续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引领示范的方式推动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文旅力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联系人:史祁伟(规划建设科) 联系电话:83015299
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7月7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