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02R/2023-82301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2-07-26 16:08:15 |
过峰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剡溪诗路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第16号)已收悉,根据您提的加大诗路文化研究应用、加强诗路文化遗产保护、加快诗路文旅项目开发三大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在加大诗路文化研究应用
我局着力办好浙江诗路诗词IP大会, 成立“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不断扩大了智库成员,加强与周边县市文化交流。在唐诗之城、卫夫人墓等项目建设过程,也都邀请智库成员参与,征求宝贵意见。整理《咏剡唐诗集》,创作《雪夜访戴》小戏,申报绍兴市《戴逵的传说》非遗名录,举行“浙东唐诗之路”申遗暨剡溪文化系列研讨会、组织开展“我爱背唐诗”电视擂台赛和“走唐诗路、书唐诗情”名家唐诗之路采风行等活动;组织摄影家用镜头写真诗路上的形迹,汇编浙东唐诗之路《影像见证》。举办多届“谢灵运杯”全国诗词大赛,积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通过多方面手段,进一步提升嵊州“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对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当然我们做的还不够,也希望市级层面能够成立单独研究机构,可以不断的提升研究能力,开展诗路研究。
二、在加强诗路文化遗产保护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越剧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开展省级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中期评估工作,目前嵊州市已作为省厅唯一一家向国家文旅部申报越剧文化(嵊州)生态保护区项目;嵊州市获2021-2023年“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积极推动越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式挂牌成立非遗中心。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新设越剧、竹编、根雕等10家非遗传习所,设立吾悦广场非遗集市线下平台和“山乘”非遗线上商城,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非遗走进群众。完成嵊州城市动漫IP “王羲之”设计打造工作,首次公开亮相第十二届国际漫博会,也深受网民的喜爱,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发“谢灵运”IP,抢占文化IP高地。
2021年编制我市文物安全及名人故居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进二期文物平安工程,其中崇仁村建筑群楼长制成为亮点,中新社(中国新闻网)以《守护老祖宗的智慧 浙江千年古镇为老台门设立“楼长”》为题做了相关报道;小黄山遗址初步纳入上山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建议), 31件小黄山文物精品亮相国家博物馆;完成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崇仁村建筑群安防工程省级验收;全面完成城隍庙(二期)、瞻山庙(二期)、振德台门等省级项目库修缮项目;红色革命文物省工委旧址修缮工程在建党100周年前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全面开展整体平移后苍岩基成台门的修缮工作,并被省专家赞誉为“优良工程”;完成国保华堂王氏宗祠、崇仁村建筑群(四期)、省保灵鹅王氏纯节坊保护修缮方案编制并通过省文物局评审。
三、加快诗路文旅项目开发
2021年《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总体规划》荣获浙江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现正在有序推进文化博物馆群、越剧博物馆、中国唐诗之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
剡溪诗路文化保护与利用一直在路上,我们也希望能和各界人士一道群策群力,做好这方面文章。
联系人:周勇潭(产业发展科) 联系电话:83013755
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6月22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