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815U/2022-8230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公开日期: | 2022-07-26 09:23:07 |
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文件
嵊综执〔2022〕17号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
答 复
王松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建议》的第91号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后,现就建议中涉及智慧城管的相关事项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重要指示精神,高位谋划、全力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切实提升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市政办印发的《2019年“城市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要求,根据“统筹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思路,构建起了以应急指挥、队伍管理、行业监管、公共服务、决策辅助、服务民生于一体的智慧城管平台,全力推动嵊州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聚焦城市管理问题,着眼问题处置效果,坚持科学谋划,创新工作机制,智慧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依托绍兴市智慧城管和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通过功能分级、权限分层,纵向贯穿省-市-区县(市)-街道-社区体系,横向协同相关关联单位的联动体系,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一是实施范围全覆盖。从2012年正式运行至2018年底,通过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项目建设,实现了全市智慧城管工作全覆盖,提前完成了省建设厅提出的在2019年年底前智慧城管向所有建制镇延伸的总体目标,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智慧城管全覆盖的县市。二是采集渠道多元化。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打破传统单一信息来源的瓶颈,通过采集员“日常巡”、市民“有奖报”、视频分析系统“智能采”等多元渠道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方位采集,截止2022年5月底,智慧城管共累计受理上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861033件。2022年以来,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啄木钉爆料的案件占比达到上报案件的4%以上,视频智能抓拍占比达到15%以上。三是全流程闭环管理。从问题上报、审核立案、案件派遣、案件处置、反馈核查、结案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全流程监督管理。同时以目标考核工作为抓手,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常态化监督考评和定期通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自运行以来,智慧城管共立案派遣719747件,结案717766件,结案率为99.72%;按时结案693476件,按时结案率为96.35% 。
二、聚焦监管难点盲点,构建物联感知网络,通过精细化感知解决城市管理的各类“城市病”。一是利用城市“慧眼”巡查,打造“最美街区”。在新国商步行街、官河路、四海路和长宁街打造智能化示范街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最乱街区打造为最美街区。针对城市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如乱堆物料、占道经营、流摊小贩等现象,通过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采用高性能的专用分析系统,对城市管理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实现有效监管。二是激活城市感知的“神经末梢”,助力“蓝天保卫战”。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GPRS 等无线通信技术,对餐饮企业油烟的排放浓度、净化器系统运行状态、风机运行状态、消防隐患预警等指标进行在线监控。对区域内各建筑工地实施综合管理,系统综合展示区域内重点建筑工地、施工道路的视频监控画面。实现对工地施工活动的监管,为监管提供宏观参照。实现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源头管控。同时,依托绍兴渣土泥浆智慧监管系统,将渣土从出土到消纳全程纳入闭环监管,严格管控抛洒滴漏,发挥智慧城管在提高空气质量上的作用。
三、聚焦城市管理中的痛点难点,探索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行业智治水平整体提升。建设涵盖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具体行业监管应用场景,辅助城市管理事前预判、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价,构建集日常作业管理、智能分析预警、业务协同于一体的智能城市运行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1.做精公厕管理。我市总共建立了23个智慧公厕试点,利用物联感知、视频分析、人体感应等技术,对公厕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精准管控公厕的保洁情况和运行状态。帮助管理者掌握公厕使用状态,提升市民对公厕服务的体验,全面打造集智能感知、保洁监管、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公厕。
2.做细环卫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指挥,通过大屏幕直观掌握城区各个道路、电子围栏、社区、网格的在线人员情况、车辆作业情况、案件上报处置情况、报警情况等,实现对城市环卫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借助管理系统监管人员的在岗情况、作业状态,实现对出勤情况、违规行为、作业数据的智能分析和统计;通过在环卫车辆上安装视频监控及定位系统,根据车辆行驶轨迹、车辆作业次数、违规情况、作业质量、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在线综合监控。
3.做优园林管理。建立城市行树、绿地、绿道、公园、古树名木等各类要素进行图管理,并进行数据建档。同时基于园林绿化数据库,将园林绿化的植物档案和日常养护工作档案相结合,形成电子化的养护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绿植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效率监控实时状态,为园林绿化规划、日常养护管理、社会化服务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辅助领导进行决策,满足建设现代化智慧园林的要求。
4.做实垃圾分类管理。利用车载视频监控、车载定位系统对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运输、中转、处置环节的主体、设施和车辆进行智能化、常态化监管。分类投放环节目前我市已建成3个分类投放点位监管试点,安装了点位监控,主要抓拍垃圾投放点垃圾满溢、垃圾桶未盖、垃圾乱投放等情况。分类运输环节,对109辆环卫车安装了GPS定位和视频监控,可以实时采集车辆位置轨迹和作业情况,从而掌握垃圾收运进度及垃圾去向。根据作业轨迹跟踪实现车辆历史作业轨迹查询和回放,系统通过图形化方式在地图上回放车辆作业的全过程,便于对车辆进行监管。分类中转环节,对6个中转站安装了视频监控,实现了对中转站信息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GIS地图直观展现全市中转站的位置分布状况。分类处置环节,在垃圾填埋场安装了2个高位监控和11个低位监控,实现各类型垃圾进入终端计量监管、分类处置设施运行监管等,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
下一步,市智慧城管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依托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嵊州特色品牌,让更多部门、更多企业、更多群众享受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综合指挥平台。基于浙江省关于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领域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嵊州智慧城管现有的智慧城管智慧中心,配合前端执法装备、视频AI监控等,实现对人员、车辆、视频等资源进行综合监管和协同指挥,强化突发应急指挥调度时的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指挥。
强化数据赋能,拓宽智慧场景应用。一是依托省执法办案平台,运用大数据关联服务,支撑执法画像、类案防控、时令果蔬精准化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综合行政执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优化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效率;二是根据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全面梳理现有各应用场景,进一步优化升级,真正达到“好用、管用、实用”。
三、探索“一网”联动,激活城市“脉搏”。一是借助大数据中心及各项相关部门的共享资源,构建全时空感知、多维度监测的立体感知体系,实现各相关领域实时采集管理信息,提升数据收集、分析研判、快速处置能力。二是完善城市部件基础数据。对建成区城市管理部件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普查和更新,明确城市管理部件的精确位置、主管部门、权属单位、规格型号、现状照片等基础属性,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建设形成全市建成区城市管理部件一张图,实现部件问题自动识别、自动预警,并将问题第一时间流转给相关部门处理,为城市管理问题高效流转、精准处置和精细化展示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联系人:邢孟洪 联系方式:0575-83332925
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6月28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