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29H/2022-74761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卫生健康局 | 公开日期: | 2022-07-26 08:49:39 |
1972年出生的潘胜涛,自1990年绍兴卫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市中医院工作至今。或许是职业的关系,在他的身上,始终保持着平和、无私、大爱的可贵品质;而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共产党员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也让他时刻散发着光芒。身为市中医院医教科副科长的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身兼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理事一职,长期活跃在社会应急救援爱心公益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
群众处险,挺身而出
在共产党员潘胜涛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二字。正是这份深情,让他在面临各种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总是忘却个人安危,冲锋陷阵在前。
大灾见大爱,危难见真情。2019年,“利奇马”台风侵袭浙江大地,由于海水倒灌,临海受创严重,该市公安局向社会发出了应急力量求助信息。恰逢休息的潘胜涛二话不说,当即组队在获主管部门同意后率领三艇七人,星夜逆洪驰援临海。为了救助更多的群众,一到当地后,潘胜涛当即带队投入“战斗”。转运人员、运送物资、抢险排险……从黑夜到白昼,竭尽所能,一刻也不敢停歇,为保卫临海贡献了“嵊州人”的力量。由于在救援中的突出表现,他们一行受到了得临海市委市府的表彰。
2021年,当“烟花”台风来袭之时,潘胜涛在积极参与单位抗台防洪工作后,再次主动请缨参加救援队的应急值勤,并响应绍兴应急局指令报名参加赶赴上虞曹娥江大坝抗洪、排险。
2021年8月中旬,嵊州连降大、暴雨,多地出现积水、山体滑坡等险情不断。8月15日,恰逢周日,潘胜涛带队开着救援抢险车,带着冲锋艇等专业救援设备,辗转该市城北工业园区、浦口街道屠家埠、边远山区下王镇等多地,转移被困群众30多名。
不仅仅是面对大灾大难,潘胜涛的“见义勇为”已经是深入骨子里的“自动模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样如此。记得有一次,潘胜涛路过医院挂号窗口,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偷正在对一名年迈的老人家行窃时,他来不及多想,大喝一声“抓小偷”就冲了上去。此时已经得手的小偷撒腿就跑,潘胜涛见状,紧追不舍,一直追出院外数百米,才把小偷按倒制服。这时,闻讯赶来的同事们,看到这一幕时,不禁有些后怕,纷纷“嗔怪”他,应该叫大家一起上。可潘胜涛却这样说:“当时急,根本来不及多想。况且这小偷跑了,老人家的钱就没了。”
就在不久前,我市崇仁镇托潭坑村的龙潭坑峡谷地段有两名驴友发生坠崖。刚好是下班时间,潘胜涛和救援队友们一起匆匆赶去,共同经历了历时5小时的“绝壁救援”活动。“当时我没有下崖,在做无人机照明,传递物资这些辅助工作。”从傍晚到夜晚,虽然饥肠辘辘、遭受蚊虫叮咬、还身心俱疲,当看到被困人员获救后,潘胜涛却觉得特别欣慰。
“专业”傍身,大显身手
潘胜涛做的是免费公益,但他却把公益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事业”。
“专业的救助非常重要。”2006年,酷爱运动的潘胜涛爬山时摔断了腿,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专业的救助。伤好后,潘胜涛利用休息时间,找寻各种机会,自掏腰包或搭车观摩先后参加绳索救援、山地搜救、水域桨板、激流救援等技能学习;同时还学习了无线电应用技术、考取无线电台执照。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不仅提高了驾驭应急救援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潘胜涛也从一名普通公益热心人转变为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武装起来的“应急专业人”,并成为应急救援队里的主要骨干。
潘胜涛的应急救援经历,不仅帮助了很多需要救援的群众,也让他成为手术室外的“特殊医生”。2019年8月25日,一名身插两根钢筋的男子被紧急送到了嵊州市中医院急诊室。不承想,这两根1米长筷子大小的钢筋成了手术的“拦路虎”。潘胜涛得知消息后带领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破拆组的成员们,带着工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和破拆组成员们一起,在仔细查看患者钢筋插入情况后,进行了多次模拟切割,终于确定了最佳方案,完成了手术前的“预处理”。
未雨绸缪,预防为先
“未雨绸缪防为先,事后救援不如预防为先。”这是潘胜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积极营造安全教育、安全生活、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他还组建宣教讲师团利用专业技能推行“安全教育进校园”、“防灾减灾进社区”、“应急演练进企业”的应急安全知识宣教和实践指导,根据不同时间季节的特点走进校园、企业、社区等开展防溺水、防火灾、救身边等专题讲座和培训。自2019年以来,潘胜涛和他的团队共进社区、企业、学校授课百余场次,受益群众达数千人。
为防止失智老人走失,2018年底,潘胜涛还主动对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组建“黄手环行动嵊州合作团队”,带队发起“把爱带身边,温暖回家路”黄手环公益行动,团队累计分发各类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宣传资料数千份及防走失黄手环一千多份,为易走失老人筑起安全“防线”。
一腔热血,彰显大爱
无偿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作为卫健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共产党员,潘胜涛把献血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多年来,他不仅积极投身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工作,还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献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医者大爱。自2002年起,潘胜涛已经累计献血近8000毫升,除先后多次获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外,2020年还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银奖。
夫妻一起献血
“公益就是对社会有益,对公众有益的活动,公益的本质是助人。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到别人,尤其对于一名党员来说,更是一种使命使然。”面对荣誉,潘胜涛觉得自己做得微不足道。他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公益的路上,我同样得到了内心的安宁和快乐,所以我付出了,却也得到了。”
来源:市中医院 王秀英 钱狄洪
编辑:陆宣烨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