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09X1/2023-82226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教体局 | 公开日期: | 2023-01-10 09:03:13 |
陈剑红委员:
您提出的 “关于加快筹建技师学院,促进嵊州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4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拓展了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型人才。目前,全市有职业学校3所,其中嵊州市职技校、嵊州市职教中心(嵊州市技工学校)为国家级重点职校、省一级重点职校、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嵊州越剧艺校为省重点职校。有省级示范专业7个(包括2个省特色专业、2个省骨干专业),省级实训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每年输送2000左右毕业生。
近几年,我市以就业为导向,培育特色品牌,创新办学模式,深化内部管理,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职业教育成绩斐然
建立职业教育教学长效机制,搭建竞技成长平台,通过课堂教学比武、技能考证、技能抽测、技能竞赛等多渠道,营造“精技”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已连续举办“面向人人”技能比赛16年,每年为社会输送初中级技术工人,2021年初级技工1266人,中级技工1460人。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金牌7块、银牌8块、铜牌3块。其中市职技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数控项目金牌。同时2021年高职考成绩又有创佳绩,本科上线52人,进入省专业总分前100名15人,实现高职考上线率100%。
二、技能培训助推产业发展
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统筹、规划引领、政策支持,有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职业教育中心(市技工学校)已成为我市培训和输送企业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同时,全市已培育形成市现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市区职工农民培训中心、市农民培训学校等7家市级定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长期开设领带制作、服装制作、电工、焊工、车工、汽车维修、面点烹调、家政服务、育婴员等近50个技能培训项目,大力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试点和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三年来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达4.39万人次,为“嵊州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三、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人才培养
遵循“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室、共享教学成果”的建设思路,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探索引企入校、校内学徒、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新途径,积极推进产学研共同体建设,努力实现“招生与招工相结合,专业与兴趣相结合,培训与岗位相结合”,形成校企共育、共管的长效育人机制,同时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了面对面交流平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建立长期合作行业协会1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3个、校外实习基地189个,成立职教集团3个、职教联盟1个,2021届毕业生初次实习率达到96%,专业对口率达到89%,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74%。
四、个性化招聘服务地方企业
针对新引入重点企业,积极开展个性化招聘服务,实施“金蓝领”进企业活动,组织重点企业在职教中心、职技校两所学校开展专场宣讲,并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参观。2022年05月,组织400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嵊州企业的招聘宣讲会,并完成280名学生的入职对接,后续将会根据需求继续开展相关活动。
我市由于财政保障能力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保障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提升,正如你们提到的“目前嵊州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日趋严重,嵊州本地的职业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嵊州乡贤力量,筛选本省高职院校,谋划经费投入、学校规模,主动出击,走访相关高职院校,深入了解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意向,为早日圆嵊州市的大学梦作出了努力。
下一步,教体局将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办好技工学校,积极争创嵊州市技师学院。同时配合市委市政府引进高校建立分校,目前已达成初步意向,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预计6月底将完成学校选址,7月份建设方案上报省政府。我局将继续争取中职教学质量奖政策,出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待遇。继续推进1+X技能证书等中职教育改革项目,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优质中职毕业生与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鼓励中高职毕业生回乡工作、回乡创业,服务本地企业,服务社会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6月20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