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49512/2023-87332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3-01-12 16:48:06 |
李凌伟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赓续红色根脉、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提案(第28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1.我市高度重视共同富裕和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2014年以来,我市采用“飞地抱团”模式,通过市级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等方式,先后谋划了联心奔小康物业项目、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项目、风情美食街项目、黄泽小微园区项目、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基金项目等市级规模型扶贫项目,累计出资8.08亿元,实现每年分红2636万元,惠及带动全市172个薄弱村每村每年增收15万元。同时,在大力推广消薄增收“十法”的基础上,引导镇、村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薄弱村发展制约因素和资源要素条件,每年制定“一村一策”增收项目,如长乐镇对13个薄弱村统筹实施沃基小微园区抱团项目,总投资460万,每年每村可增加收入3-6万元。2021年,全市全面消除了经营性收入不足30万元的薄弱村,66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有26个达到100万元以上,村均经营性收入60.83万元,增长率高达21.5%。
2.我市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营性创收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村一级主体意识总体来说还不够强、增收途径相对单一、村级发展二三产业受规划和土地指标限制等问题。为此,去年底,我市出台了《嵊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2021-2023年三年的行动计划》(嵊市委办发〔2021〕73号),提出盘活存量土地、探索资本经营、实施“飞地”抱团、“两山”转化、唤醒闲置资产、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村庄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三资”管理等九项举措促增收,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保增收等“9+1”政策,在财政、用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保障。同时,今年年初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开展“村企携手 帮促共富”活动的通知》(嵊市委办发〔2022〕11号),在绍兴市“帮促共富”党建联盟基础上,组织我市规模型非公企业结对帮扶市定相对薄弱村,集联盟之力、组团式在项目引进、土地流转、资产盘活、村庄建设等方面加强帮扶指导。
3.我市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嵊州市长乐镇沃基村村庄规划(2019-2030年)》由长乐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2020年6月批复实施。在村庄规划编制中,一是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主导,引导村民委员会全程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二是落实“开门编规划”的理念,切实加强与村民、乡贤的沟通联系,引导熟悉当地情况的乡贤、能人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树立“存量规划”理念,盘活存量土地,在不突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村庄建设用地布局,逐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本次沃基村规划用地布局考虑到村民建房需求及乡村振兴发展,对分布较零散的村民进行引导集中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总体形成“一心、一轴、六片、多点”的功能结构布局,沃基居民点新增一处村民建房规划建设点,下南庄居民点新增一处家宴中心及两处村民建房规划建设点,切实保障了乡村有一个可利用土地。
4.我市有序推进红色旅游项目,扎实开展红色活动跟进红色旅游宣传。建好红色阵地,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彰显新的时代价值。如何让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成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当前的一项工作重点。长乐镇“中共浙江省工委旧址”借助文创理念、IP思维,丰富和补充红色研学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开发等多元参与互动体验的文创方式,并进行内部建筑修缮、展厅陈列布置和室外配套设施完善等相关建设内容,为红色研学发展带来新思考,增强民众的红色记忆、革命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精神,2021年还获得了绍兴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的称号。2021年,我市精心打造“感受红色风云,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游线、“感受越剧发展,品味百年风华”越剧游线等5条嵊州特色的精品游线,并举办了主题游线发布暨首发体验活动,增加游客来嵊旅游精准度与体验感。如浦口街道珠溪村是“嵊新奉第一党支部”所在地,为重温英雄故事、追寻英雄脚步,村里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建起了红色英烈馆、修缮了烈士陵园等,建成了红色旅游接待中心,恢复了当年英烈足下的步道。并与马寅初故居联合开展“弘扬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的活动,以青少年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下王镇大青山村是三五支队革命老区所在地。今年大青山村结合家门口的资源,打造了红色记忆公园、红色足迹长廊、红色舞台等红色节点。石璜镇缴枪纪念馆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扩建面积128平方米,新增展板14块,增加了抗日英雄左克和裘慧英的英勇事迹展陈,并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英烈事迹及设计红色放映厅等给参观学习者带来更多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
我们认为,你们提出的“关于赓续红色根脉、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明确、具体,在此表示感谢!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传承红色根脉同推进共同富裕相结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村庄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先规划后审批,不规划不审批,一户一宅”的原则,按照多样化、个性化理念,高标准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充分挖掘村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着力提升村庄辨识度,形成村民看得懂、项目能落地、实施有保障的村庄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具有嵊州特色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规划层级体系,实现乡村数字空间治理全覆盖。深化“一评估两覆盖三提升”专项行动,突出“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分类分期、因地制宜”导向,确保乡村地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建设管控有规可依。强化招商引资,支持各镇村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引导农产品“上网触电”,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形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二是盘活存量土地,加强要素保障。以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契机,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落实集体所有权收益形式,培育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开展“空心村”整治和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对节余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50%的比例,以每亩20万元的标准,折算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入股到市强村公司,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获得长期稳定收入。尝试开展农民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整合土地资源,以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入股等方式,积极实施“一庭园三基地”(一个庭园建成为创业基地、创新基地、创富基地),实现乡贤回归、人才回归和资本回归,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开展闲置农房复合利用,探索宅基地流转和有偿使用,积极发展乡村民宿、康养、旅游,壮大集体经济。统筹安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指标每年不少于50亩,村域整治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相对薄弱村增收项目。
三是深化保护利用,讲好“根脉故事”。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村民微观感受入手,突出软件和硬件结合、内部和外部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对历史建筑改造修缮,优化沿街立面,延续原有街巷肌理,形成与周边景观、本地文化和谐相融的建筑风貌。实施“十镇百点”微改造行动,加快推进“五精”有机更新工程,建设A级景区村100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幅画”全域大美格局。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挖掘乡村文化、名仕、故居、红色资源,讲好“根脉故事”。在2022年的文旅宣传册中,开设重要板块,介绍嵊州红色旅游。我们也将持续加强红色基地的宣传,深入挖掘红色旅游元素内容,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多重价值,培育发展农家乐、精品民宿、休闲农业、健康养生、体育文化等多元业态,全面打响“唐诗路、越剧缘”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乡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共同富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钱静 联系电话:0575-83103220)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24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