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5196F/2023-97005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机构: 生态环境分局 公开日期: 2023-01-17 09:59:53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3- 01- 17 09: 59
信息来源: 生态环境分局
浏览次数:
分享: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我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全省和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安排,突出重点,求实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生态文明建设有新进展。成立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创建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创建工作部署会,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架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活动丰富,举办了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拍摄展播了主题宣传片,40余篇报道在人民网、中国环境报等主流媒体刊出。目前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指标已全部达标。

(二)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成效。一是精准治气。全市AQI优良率为95.3%,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排名均位列绍兴市第二;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获评“省清新空气示范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嵊州市委“亮晒赛马”活动中荣获“单项冠军”并获市领导批示肯定。二是系统治水。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城区工业企业水平衡长效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共查处涉水案件9起;完成涉水污染源数据管控平台建设;全市15个县级及以上考核断面、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三是效能治土。开展城北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专项调查和耕地土壤污染“源解析”工作,推进建设用地管控和修复“一件事”改革,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3个地块的土壤调查、风险评估工作以及3个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公示。四是全域治废。召开工作推进会、“无废细胞”培训会,创建无废细胞57个;浙里无废数字化应用的使用情况居绍兴市第二;累计清理危废1000余吨、一般工业固废9万余吨、医疗废物和涉疫垃圾500余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9%,超全国平均水平。

(三)监管执法能力有新提升。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215人次,立案查处65家,处罚金额820余万元,案件数和处罚金额两项增速均为全市第一;省委环保督察期间实现零信访;一个案例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优秀案例,系绍兴市唯一。

(四)环保服务发展有新水平。不断深化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累计主动上门服务企业1280家,完成比亚迪新能源等10个重大项目审批。进一步规范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办理、排污权交易和抵押贷款工作,全年完成环评审批项目123个,核发各类许可证90余本,办理排污指标交易63笔,环评网办率100%,群众评价满意度100%,排污许可证质量居绍兴市前列。

(五)环保队伍建设有新风貌。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深入开展防范利益冲突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财务采购制度,累计节省财政资金50万余元;深化“红立方”志愿服务,累计开展活动80余次,出动党员干部600余人次。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各种先进模范不断涌现,一名同志荣获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系嵊州市唯一。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压力较大。部分断面水质类别下降,多次收到上级预警;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率保持高位提升压力较大。二是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环境监测能力、执法能力相对薄弱,监管手段不够丰富。三是环境安全隐患有待进一步化解。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信访重复率偏高。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一创新、二争创、三常规、四特色”十大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采取有效举措,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贡献嵊州力量。

一项创新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实行每周例会、学习通报制度,采用“月打分,年考核”的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力争打造一支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环保铁军。

二项争创工作:

一是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继续专班化运作,推行“一指标一专栏”工作模式,明确创建路线图、时间表,总结提炼具有嵊州辨识度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示范案例,力争捧回国家级“金字招牌”。

二是争创省三星级“无废城市”。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宣传、督查和明察暗访等工作;抓好抓实“无废细胞”创建,及时查漏补缺,积极挖掘特色亮点,为成功创建省三星级“无废城市”夯实基础。

三项常规工作:

一是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攻坚行动,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平均浓度实现年度控制目标;确保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二是优化环保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坚持“三线一单”管控,强化环境准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一企一策、特事特办;持续推进零(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三是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深入开展通报典型案例、观看警示片、参观廉政基地等活动,定期排查廉政风险隐患,紧盯政府采购、项目建设、企业监管三大“风险点”,靶向防治岗位廉政风险问题,提升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和底线意识。

四项特色工作:

一是常态化开展美丽嵊州实践日。每月精心谋划活动主题、设计方案载体,发动全市上下所有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细化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利用“跟踪报道”“考核激励”“通报问责”等方式,确保活动高质高效。

二是精细化做好屠家埠汛期试点。精准统筹生态环境、水利、住建、农业、治水办等多部门力量,加强生活污水监管和面源污染防治,切实推进屠家埠断面汛期污染防治,力争全年地表水汛期污染强度退出全国前50名。

三是制度化实施企业水平衡长效管理。根据长效管理机制,每月根据企业供排水情况,形成水失衡企业问题清单;联合水投集团、属地街道等多方力量,定期开展执法联合检查,切实推进城区污水零直排改造。

四是典型化打造黑烟抓拍数字化试点。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形成线上、线下监管和生态环境、公安交警、车检机构等协作闭环,对驾驶排放黑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数字化监管,并争取形成典型案例予以推广。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