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5073E/2023-72868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含住房)
发布机构: 市住建局 公开日期: 2023-01-09 16:31:59

嵊住建[2022]113号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1-09 16:31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浏览次数:
分享:

农工党嵊州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大投入,高标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第7号)”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贵委提出关于加大投入,高标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很好。我局将对照问题,积极防范,做好城市内涝防治工作。

1.谋划建设上游控制性工程,减少上游下泄洪水量。为减少嵊州市主要河道汛期防洪压力,上游控制性工程镜岭水库和三溪水库正在谋划。澄潭江上游镜岭水库属大(2)型水库,库容约3.1亿方,已成立专班,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三溪水库属中型水库,库容约4400万方,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可行性研究方案正在报批中;甘霖水库位于小乌溪江上,由于移民费用高、土地指标难以落实,目前暂无进展;长乐江西球、倪家渡等5个滞洪区建设正在规划中。以上两座水库和长乐江5个滞洪区建成后,将大大缓解我市主要河道的防洪压力。(水利局)

2.加快城市防洪堤建设和山洪沟小流域治理。曹娥江嵊州市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东桥至丽湖段)已获省发改委立项,预计在今年底动工,建成后沿线防洪标准将达50年一遇。城东区新东坑出口(东郭村)卡脖子地段经与浦口街道联系,暂无规划;剡湖街道里坂至昂利康公司段沿罗小现渠道上宽下窄,阻水明显,由于渠道左右岸一边是厂房、一边是527国道,拓宽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但剡湖街道将定期进行清淤疏浚;2016年已招标实施的浦口街道包补沿山高排渠起始段约3600米,李家洋分渠约270米,由于涉及基本农田,项目红线已报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调整。红线基本农田调整后,进行用地审批,才可重新启动;四明江出口浦口闸项目至今尚未完成施工,由于施工影响104国道的安全通行,需对国道路基进行加固。目前,管棚加固专项设计方案施工图已完成,正在准备招投标。管棚加固后顶管继续进行施工。根据小型水库系统治理方案,我市将完成34座三类坝小型水库整治提升和54座病险水库综合整治,相关水库山塘整治完成后,将在提升上游调蓄能力的同时,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水利局)

3.建设海绵城市,提高滞蓄水量。2022年,我市列为全省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相关补助资金已到位。我市将围绕三个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在土地出让、过程管控等环节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理念。目前,已在规划出让条件书中明确所有项目均要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二是系统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系统谋划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干一片、成一片”。目前正在委托相关单位开展规划编制。三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利用补助资金重点建设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以示范性工程为载体,优化城市竖向空间,有效提升城市蓄排能力,缓解城市局部内涝。计划重点打造开发区、城区口袋公园及泵站等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住建局)

4.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系统治理。一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工作任务,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编制《嵊州市城区内涝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嵊州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排水标准。二是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将建成区范围内具有排涝功能的排涝站、排涝闸移交住建局统一管理,今年新增排涝站4座,排涝闸22座;城区住建局管理排涝站11座,水利局管理排涝站5座;同时明确移交磨合期内主体责任单位仍为原管理单位。三是编制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开展我市城市内涝、地下设施风险(隐患)再排查再整治工作,形成《嵊州市城市内涝、地下设施风险点/隐患责任清单》,共发现风险点15处,其中城市隧道2处(杨港路隧道、吾悦广场地下通道)、地下车库6处(白鹭金湾、江南春城、锦城壹号公馆、春风里、金茂世家、文化新村)、城市易涝风险点7处(雅戈尔大道亭山隧道周边、长泰西路(长安桥下)、长泰西路(白鹭香溪边)、雅石路(长安桥下)、江滨西路(新光药厂--雅石路)、城北渠、阮彭公路上三高速桥洞下),落实责任单位,编制“一点一策”方案,明确分管领导、责任人。四是结合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推进雨水管网改造。2021年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改造19条道路,24个小区(区块)及11个公建单位雨污管道,建设雨水管道约50400m,污水管道约48350m,道路改造面积约22.4万㎡,小区(区块)改造面积23.6万㎡,投资约4.4亿元。2021年12月底已全部完成。2022年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围绕老城区剡湖、鹿山两个街道剩余未分流区块开展,以14个雨水排放口作为区块划分依据,涉及道路26条,小区73个,公建单位60个,总计点位159个。其中道路总长约19公里,小区、公建面积约275万平米,总投资约5.1亿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0%,计划8月底基本完成改造任务。(住建局)

5.提高防洪能力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关于精准分析,科学调度,确保安全度汛。我市河道、水库、山塘都落实有责任主体,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巡查责任人等“三个责任人”分工明确。我局将根据气象预测和水文分析开展科学调度、错峰泄洪;同时,采取制定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大中型水库建立洪水预报系统等措施,推行“叫应”机制,通过平时加强宣传、洪水来袭前提前预泄等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市民的防御意识,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局)

高铁新城作为嵊州市城市发展建设的主战场,承担着城市建设先锋队的特殊使命,代表着嵊州市基础建设的“桥头堡”。高铁新城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

一是加强摸排,修复雨污管道。高铁新城已于2021年底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南投实施的所有道路的雨水管道进行CCTV检测,并承担工程移交时存在的破损堵塞管道的修复资金,由主管部门统一修复。2022年4月,南投公司与开投公司联合招标完成两个平台污水管网检测招标,对两个平台范围内的污水管网运行情况进行仔细摸排,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复,目前已安排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修复,修复完成后将正式移交给排水公司。通过雨污分流,进一步解决区域内的城市内涝问题。

二是消除涝点,完善基础建设。①高铁新城已完成区域范围内易涝点摸排,对存在易涝区域,列如上岛名苑西侧、阮彭公路下穿上三高速桥下等区域已经开展整改。其中上岛名苑西侧对原有土渠进行改造,新浇筑混凝土渠道约1000米,在不影响灌溉的前提下加大汛期渠道排水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阮彭公路区域已实施阮庙排水工程,目前工程除顶管外其余部分已完成,顶管工程目前已通过省交通厅批复同意,正在与绍兴交通局对接安评报告,顶管未完工期间,管委会要求施工单位保障高速桥下排水通畅,在强降雨发生积水时,及时安排水泵排水,保障群众通行安全。②持续推进沿山高排渠建设。实施高铁新城新经济产业园一期配套功能提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沿山高排渠南起新七路,北至官河南路东侧景观项目,同时包括局部的支渠建设及已建预留管的接顺,全长956米(含箱涵),宽约6米;道路范围南起新七路车行道北边线,北至嵊新大道车行道西边线,全长475米,道路宽20米。同时包括嵊新大道交叉口绿化带改造车行道、新老西五线接线接坡;项目概算总投资为4567万元。目前沿山高排渠已基本建成,具备行洪能力。③为满足小砩区块市政排水需要,新建排水泵站。投资1500万元,计划工期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下一步,将推进成立高铁新城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整合高铁新城管委会、高铁新城指挥部、南投公司等各方力量,全面开展高铁新城范围内的大排查大整治,及时清除排洪渠、排水沟等区域生活建筑垃圾。

三是规划引领,谋划区域排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区域规划为引领,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根据最新的丽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高铁新城正在丽湖区块实施丽湖水土整治工程,把丽湖区块标高由原先的南高北低调整成北高南低。通过标高调整,既能加强丽湖区块今后雨污管道自流排水,也能提高北侧堤坝高度,提升高差,减少汛期澄潭江水位上涨对丽湖区块排水的影响,同时通过海绵城市设计,进一步强化区域吸水、排水与储水的能力。

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指出。

(联系人:公用事业科 马迅 83110480)

嵊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7月22日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网络110 报警服务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