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嵊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3-10-08 14:55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重要论述精神,要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推动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规范发展进一步提质,确保食品安全包保机制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上链可追溯,确保不发生食品药品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舆情,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积极打造“嵊有食安”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先行市。

一、压实属地责任,深化党政同责责任体系

1.落实党政同责体系。构建权责清晰、分层分级的属地管理责任体系,推动各单位党政领导干部按照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照单履责。助力绍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做好我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动态跟踪评价迎检准备,确保绍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知晓率达到85%以上,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8%以上。加强基层食安办分级分类指导,增创四星级食安办5家、五星级1家。(责任单位:市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乡镇、街道落实,不再列出)

2.深化包保工作机制。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张清单+一项承诺书”制度,引导乡镇、街道食药安办和包保干部常态化应用数字化履责平台,包保关系建立率、承诺书签订率、督导完成率动态保持在100%,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市食药安办负责)

3.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落实定期调度、约谈督促等办法,对食品安全重大事项督促落实,对未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等情况集中约谈,推动各单位积极履职。组织主要成员单位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会商分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研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市食药安办负责)

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主体责任机制落实

4.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规范规模主体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工作。引导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入市凭证之一,倒逼主体自觉开具合格证。深化“浙农码”合格证与“浙食链”对接,“浙农码”合格证与检测结果关联率继续保持在1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5.推进关键岗位人员责任机制。贯彻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督促生产经营者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配备率达100%。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清单,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管理规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三、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安全风险闭环管控

6.深化行政许可改革。深化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改革,提高新版电子许可证覆盖率和应用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配合省、绍兴落实化妆品备案管理相关政策,持续开展“浙里帮”检查服务、柔性服务站、数字“三服务”等活动,服务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推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实施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全程质量控制。开展受污染耕地“源解析”工作,形成污染源全口径清单。(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落实耕地分类管理制度,优化完善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有效管控耕地土壤污染风险。(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配合绍兴开展药品领域飞行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检查,组织开展辖区零售药店飞行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严肃处理,形成工作闭环。(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8.强化风险闭环管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抽检量达到2批次/千人。(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监管环节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持续开展药品质量安全监测,全年完成省级抽检不少于12批次,市级抽检不少于170批次,基本药物抽检不少于市级40批次,确保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完成省级医疗器械抽检不少于13批次,化妆品监督抽检不少于45批次。加强部门信息通报与风险会商,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1件/千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构建应急联动体系。(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9.强化信用监管机制。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积极探索食品流通、餐饮重点业态信用监管机制。全面采集药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做好动态评价工作。配合省、绍兴开展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信息档案建设工作。(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标准宣贯。(市经信局负责)

10.强化执法打击。深入实施“铁拳”“亮剑”“药剑”行动,聚焦重点领域查办一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严打重处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依法实施行业禁入。(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深化“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和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严厉打击使用违法违规禁限用药物、私屠滥宰和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开展“昆仑”“剑锋”专项行动,突出打击食用农产品领域多发性“潜规则”、食品非法添加,餐饮环节制售劣质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以及制售假药劣药等违法犯罪活动。组织非法添加新型化学衍生物犯罪集中破案攻坚。(市公安局负责)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严厉打击冻品、农产品等走私违法犯罪活动。(海关办事处、市公安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等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机制,开展实践探索。(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治理能力,推进食药安全全程追溯

11.推进食品全程追溯。强化“浙食链”食品全生命周期链路管理,贯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全环节应用场景,提高食品“成链率”。以进口冷链食品、乳制品等10类高风险食品和杨梅、桑葚两类季节性品种为重点品种,推广批次码、单品码、订单码等一批最新技术落地应用,用户覆盖率、重点品种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大型商超浙产预包装食品“浙食链”赋码率达到85%以上。(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2.推进食药智慧监管。配合省、绍兴开展药品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应用提质增效工作,“黑匣子”绍兴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和推广应用工作,医疗器械跨区域协同治理应用建设工作,以及“浙药检查”绍兴应用场景省、市、县三级贯通落地等工作。配合做好“绍兴药械认证检查管理平台”与药品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应用平台嵌入互通工作,迭代“数字药监”体系架构,强化“药监大脑”支持能力,迭代升级“药品安全在线”集成应用,推动“黑匣子”应用提质增效。(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推进“浙里药店”与“浙药易购”联动,推动定点药店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实现亚运食品药品全程追溯。做好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对重点场所实施全环节驻点保障监管。(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全面落实“迎亚运、保安全”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开展“护航亚运”药品安全保障专项行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闭环管理及整改落实率100%。(市市场监管局、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海关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推进跨区域追溯协作。加快推进GM2D赋码应用。分类分步推进在产企业重点产品转码、赋码,用码和管码工作,推进乳制品等其他食品产业GM2D扩面。(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司法局、海关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坚持科技引领,增强食药专业支撑能力

15.提高专业化监管能力。加强食品生产检查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规范第三方食品安全协管服务。(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全面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加强药品稽查队伍和药品执法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6.提高实战化检验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基层农产品检测能力。(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品种和地区实施重点监测。(市发改局负责)推进食品检验机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食品抽检监测承检机构数字化实验室覆盖率达100%。加快推进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数字化监管。(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7.提高现代化科研能力。将食品安全领域项目纳入全市科技计划项目,加强食品安全领域项目创新。开展食品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与全产业链安全控制等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市科技局、市发改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关注民心工程,守护人民群众舌尖安全

18.抓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建成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15家。(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改造提升工作,学校食堂量化等级A级比例达到38%以上。(市教体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完成山区26县和农村阳光食品小作坊12家,创建城乡放心农贸市场11家,推进“浙里药店”与现代社区(未来社区)建设融合,新增社区药事服务站点2家。(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9.抓好放心消费环境建设。深化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闭环管理改革试点,强化社区生鲜门店食品安全规范化治理,实现生鲜门店纳管率达90%。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推动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严格特殊食品监管,组织开展重点地产食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加强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治理。加强旅游景区、铁路、进出口岸等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可靠稳定。(市文广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海关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抓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规范快餐、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提升行动,食品安全量化等级B级以上达80%。对网络餐饮商家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动态保持外卖商家“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90%以上、“外卖封签”常态化使用。推进农村集体聚餐风险防控工作。(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力度,强化省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智能监管系统应用,推进非现场执法的运用。(市卫生健康局负责)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市住建局负责)

七、激发产业活力,推动食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1.提升农产品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推进实施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深化粮食产业“五优联动”大米品牌培育,打造地产好粮油品牌。推进被污染粮食综合治理。(市发改局负责)

22.提升浙产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确立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优势产区、核心产业链。推动食品工业的预制化发展。(市经信局负责)引导培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产业区域优势,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阳光工厂”建设和CCP智控应用提质扩面,促进企业建设高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23.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功能布局体系,建立健全冷链物流园区运行监测、评价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市发改局负责)加强商贸流通领域农产品供应链和冷链设施建设。(市商务局负责)加强对冷链运输过程监管,提升冷链运输服务品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24.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配合省、绍兴继续实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省级奖补政策,落实《绍兴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八、汇聚多元力量,打造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25.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组织好“食品安全宣传月”“安全用药月”“药械化安全科普宣传周”“百姓点检”等活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宣传教育及科普基地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知晓率。(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舆情监测,完善谣言智控机制,鼓励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推进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推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问题反溯治理。(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暗访力度,充分做好平安暗访迎检工作。(市委政法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加大反食品浪费力度。发布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公告。(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研究建立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推动将防止食品浪费要求纳入有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粮食储备流通过程中的节粮减损指导。(市发改局负责)实施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督促食品销售企业严格落实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要求。以婚宴、自助餐为重点加强监管执法。提升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再利用效率。(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反食品浪费宣传,倡导节俭风尚,推广典型经验,曝光负面案例。(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