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49512/2023-96574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3-12-07 14:53:05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发布日期: 2023- 12- 07 14: 53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分享:

2023年度,农业农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上级要求,立足嵊州实际,挖掘潜力优势,全力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打造改革标志性成果上争先创优,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3.8%,居绍兴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30元,同比增长6.9%。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高质高效,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按照统计口径,2022年粮食生产面积缺口2.6万亩,实际缺口8万亩;今年通过出台粮油生产保供意见,提高种粮补助,层层分解任务,月月督查推进,全市新增规模种粮面积5万亩,实际还缺水稻3万亩左右(需由旱杂粮补充)。加强农田建设和保护,开展粮功区提升改造1万亩,目前已完成清理腾退0.627万亩,新建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01万亩,成功举办2023年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生猪、蔬菜保供稳定有序,巴贝二期项目投产后成为全省亮点和最大增量。二是推进“双强”行动。推进三界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剡西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蚕种供应链智能化装备研发项目等3个省农业“双强”项目建设,总投资630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补助资金3000万元。积极开展农机“一县三基地”创建,争创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已通过省级验收,推进农机服务中心1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2个)建设。今年争创省级未来农场1家和数字工厂2家创建,创建市级“未来农场”3家。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今年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绍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同时新引进茶叶生产线25条,生产能力达到1600吨,带动农户增收5000余户。三是推进品牌建设。以“嵊情家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推动嵊州“土特产”走上品牌化道路。开展“越乡龙井,YUE享生活”茶文化节系列活动、举办2023“越乡杯”浙江省龙井茶炒制大赛,进京进沪进杭专场推介等活动,扩大“越乡龙井”知名度,“越乡龙井”获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20强。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茶博馆和全省唯一一个水稻博物馆,进一步打响“龙井茶,嵊州好”和“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的影响力。“嵊州香榧”“越乡龙井”“嵊州桃形李”“嵊州小笼包”4个产品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

(二)深化“千万工程”,乡村建设亮点纷呈。一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在前三季度绍兴市考评中实现“红旗村”破零,三个季度共6个,“蜗牛村”在第三季度减少到1个。二是实施美丽乡村迭代行动。重新制定《全域和美乡村建设规划(2023-2027)》,明确了四线十团的整体建设框架,开展4个省级未来乡村,8个绍兴市级未来乡村,65个市级和美乡村创建。开展“西白忘忧”共富示范带建设,通过“上海人才周”“杭州商会活动”“嵊商大会”等活动发布四条美丽乡村线路及招商项目,宣传推介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乡村。

(三)坚持强村富民,共富增收更添活力。一是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对照9条跑道谋划增收项目,新实施小吃产业园和养老中心等两个市级抱团项目,对全市60万元以下的127个村开展新一轮的结对增收,截止10月底,全市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其中80-100万元的村7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51个。二是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农民增收“六大共富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产业带动品牌赋能类共富工坊20家、低收入农户产业帮促基地2个。加强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创业致富,今年已培育高素质农民257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43人次,培育大学生农创客314人。三是推进共富基地建设。深化“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共富基地”建设,春力、嘉诚、榧药谷三个共富基地初见成效。如春力茶业共富基地,项目建设后,基地4400亩面积可实现生产名优茶100吨和珠茶500吨,年产值3000万,带动农户200户以上,提高效益480万元以上;嘉诚茶业共富基地,今年自动化眉茶加工流水线正式投产,日加工鲜叶10万斤,日产干茶10吨,为周边茶农提供投售鲜叶的平台,茶农每亩增收3000-4000元,带动200余名茶农增收,覆盖2000余亩基地面积;榧药谷共富基地,通过扩建香榧炒制点和产地青果收购点,建设规模化、冷链烘干一体化的仓储车间,年服务带动农户300户以上,改善了今年香榧价格偏低、无人收购青果的现状,提高榧农收益。

(四)深化改革创新,乡村活力不断激发。一是实施城乡提升工程。牵头实施城乡提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该工程在一季度和三季度晒比中获五星评级,“小吃全产业链激活城乡融合新机制”试点项目成功入选省城乡提升工程城乡融合方向试点。《嵊州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街道 推动县域承载力提升》获李岩益副省长批示,四季度继续全力冲刺五星评级。二是深化农村宅基地两项改革。完成248个村(社区)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并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农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25笔、1129万元,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问题整治完成年度整治目标,总体进度达到71.82%,我市宅基地改革基础工作获农业农村部通报排名第一。出台《嵊州市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工作办法》,进行了制度性的完善。加快形成“一庭园三基地”示范效应,在白雁坑油罗山、小昆村、温泉湖村等地探索出“合作利用”“出租经营”“抱团入股”三种建设模式,建设案例入选绍兴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案例和绍兴市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案例。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市“三农”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富乐嵊州创建,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两大任务,争当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改革创新创业四个先行示范。

第一条跑道是农业高质量发展跑道。

一是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围绕“水稻扩面”“小麦稳产”“油菜、大豆扩种”三大任务,2024年力争新增粮食面积4万亩(确保全年3.4万亩清退出来的田块大部分要种上一季粮食)。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实施农田提升工程,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7512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65亩,让“良田”回归“粮田”。系统谋划粮食生产服务保障工作,针对粮食扩面的现实需求,加大育秧、烘干等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满足粮农需求。二是全力深化农业“双强行动”,赋能现代农业发展。以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三产融合化等“五化”为特征,深化农业潜力,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乡村数字经济,布局建设一批农事服务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分级分拣设施、数字农业工厂。推动2024年双强项目储备及申报,启动甘霖省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争创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个,新增农业数字工厂2家。持续擦亮优势产业,高质量办好“水稻大会”,不断扩大影响力,唱响“巴贝故事”,改造提升蚕种场,借助巴贝工厂化养蚕技术打造小蚕工厂共富基地。三是打造全产业链,做强乡村“土特产”。学习践行总书记“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等重要论述,围绕嵊州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育,深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订单”等经营模式,坚定不移推进“二产”带动“一产”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销售、效益难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嵊情家味”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将农产品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嵊州“土特产”的附加值。围绕4个土特产,谋划产业提升项目,争取省级资金奖励。

第二条跑道是和美乡村建设跑道。

一是全面夯实人居环境基础。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常态化管理,巩固提升我市“千万工程”成果,出台《嵊州市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现有各行政村普遍进行新一轮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升。二是推进全域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和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绍兴市“五强三创”目标,围绕“富乐乡村”,出台《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嵊州样板的实施方案》,以“四线十团”为重点,坚持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设主题,巩固提升现有精品村档次,2024年争创省级未来乡村4个,绍兴市“和美越乡”示范村6个、示范片区1个,实现“点上精彩、线上靓丽、全域和美”,打造具有嵊州辨识度的和美乡村样板。

第三条跑道是强村富民跑道。

一是发展集体经济。在9条增收跑道的基础上,出台《嵊州市强村共富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新一轮相对经济薄弱村结对方案》,从盘活村级留用地、激发宅改动能、开展美丽乡村项目招商、打造产业共富基地、深化结对共建等方面举措,创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2.0版”,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出台《嵊州市乡村点亮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乡村点亮行动,利用8条跑道27条措施,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经营,争创省级亮点。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创业、就业、改革、品牌、服务、兜底“六大共富行动”,不断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根据各产业的不同特点,新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的“产业共富基地”2—3个,明年重点建设以良种场为核心的万亩田园综合体。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实现培训农民、提升农民、富裕农民一体推进。强化低收入农户兜底保障举措,全面应用低收入农户数字化帮促系统,落实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第四条跑道是改革创新跑道。

一是深化实施城乡提升工程。紧扣“评星晋级”指挥棒,建立“周盘点、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的常态会商机制,围绕11条跑道,重点推进试点项目实施,多元化打造具有嵊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全力争取五星评级。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2024年到2026年浙江省要继续深化农村宅地基制度改革,作为全国试点的省11县列为深化改革探索县。我市计划在前阶段改革基础上,出台未来3年的深化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深化探索“共富大搬迁”“一庭园三基地”“全链条管理”三个内容,力求成为能够全省推广的实践案例。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保留补办手续工作指引》要求,结合嵊州实际制定整治工作流程,在2024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问题整治。总结完善在国家试点期间实施的资格权管理办法,酌情提出更加成熟完善的补充意见。按照上级部署完善宅基地资格权管理数字化平台,形成以现状为基础、动态更新的全市域资格权管理库。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