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 >> 政协委员提案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5102R/2023-83216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3-07-17 16:03:06

文广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7 16:03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浏览次数:
分享:

魏伟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进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的建议》的提案(第36号)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关注,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文化强市”不动摇,以“加快重塑文化新优势”为目标,大力开展“唐诗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推动文旅同兴、景城同建。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之来,我市迅速行动,编制了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旅游总体规划和水上游线规划,积极谋划推进诗路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唐诗资源,修复唐诗古迹,并融入新时代特色元素,着力将嵊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越韵诗路魅力之城。前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规划引领,制定核心区发展布局。编制了《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总体规划》和《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水上游线规划》,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水上游线北起嵊州三界始宁老街,经嵊州城区艇湖公园,南至越剧小镇,全长40余公里;其中近期建设的核心段(嵊州城区艇湖公园至三界始宁老街)长16公里。规划围绕诗乐剡溪、诗画剡溪、诗艺剡溪、诗栖剡溪、诗游剡溪、诗业剡溪“六个诗”,通过“诗乐聆听”声音场域、“古装舟游”水上场域和“四园十八景”陆路场域三大场域的构建,重现“浙东唐诗之路”山水人文美景,将剡溪水上游线打造为“水上诗路沉浸式体验地”。

二是传承精华,挖掘擦亮诗路遗珠。近年来,嵊州深入挖掘剡溪两岸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摸排修缮了一批“唐诗之路”历史遗存,相继建成“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艇湖城市公园、二戴公园等项目,并修复了沿线古建筑构件1516个,建设游步道14.3383公里,建设了唐诗之路驿站(星期八驿站),修缮了石门岭古道和敕书岭古道,恢复了王羲之故居等诗路景观。并深入做好文献考证工作,依托研究机构、诗词楹联学会等力量,系统、全面、高质量编印了《咏剡唐诗选》《诗路嵊州》《相聚剡溪续写诗路》等专著,整理了“雪夜访戴”“刘阮传说”“毕功了溪”等经典故事,进一步明确了诗路的路线图、沿线节点、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古迹,做到科学考证、求同存异,形成了嵊州的学术品牌。

三是守正创新,项目牵引串珠成链。目前在建文旅项目总投资达到160亿元。其中千项万亿项目和双百项目1个,投资53亿元的中国唐诗之城项目,该项目已全部完成政策处理,现基础配套工程已开工,文旅主体项目(诗隐酒店)已于5月13日发布施工招投标公告,将于6月开工。其中“新天仙配”文化旅游风景道建设总投资70亿元,除投资53亿元的“中国唐诗之城”项目外,投资7亿多元的清风船闸“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水上游线项目完成率已过半;投资10.93亿元的文化传媒中心将于今年10月底完工。

四是文旅融合,持续彰显诗韵魅力。做深做实“文化+”“旅游+”“产业+”文章,实现多重驱动,相互赋能,推出了研学游、考古游、体验游、修心游等旅游项目,吸引海内外游客重游浙东唐诗之路、重吟唐诗之韵。2022年相继开发了王羲之、谢灵运IP,并制作了相关动画与表情包,同时与新昌文广旅游局联合打造“越调唱唐诗”嵊新区域合作研学系列活动,大力推广“越调唱唐诗”IP。今年5月20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办了“越调唱唐诗”嵊新国风研学产品杭州推广会,全方位展示嵊新两地研学基地及研学线路提升成果。举办了“相聚剡溪 续写诗路”2022浙东唐诗之路系列活动开幕仪式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动员部署会,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多方报道,活动当天全网曝光率超5000万人次,中国新闻社、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等数十家各级重点新闻媒体参与挖掘报道,进一步打响了嵊州“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品牌。5月25日,“甬绍同心 诗路同行”2023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消费季暨“奉嵊新”旅游推广联盟成立仪式在奉化溪口举办,嵊州、新昌携手宁波、奉化打造浙东黄金旅游线。另外,还组织开展了“唐诗之路 嵊州风景”全省摄影大赛、“浙东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系列活动、“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等各类文旅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接下来,嵊州将紧紧围绕“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诗路文化带,继续擦亮嵊州诗路越韵金名片,为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更加增光添彩。

一是加强产业培育,丰富内涵。着力培育文化演艺产业,以增强诗路文化体验为目标,推出一批诗路主题艺术演出,创作《剡溪》《永远的船娘》《高铁开进我家乡》等曲艺节目和“浙东唐诗之路”系列越剧小戏《毕功了溪》,深化提升《诗路越韵》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越剧文旅精品,探索开展“诗路越韵周周演”驻场演出。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创设水上诗路和陆上游线2条游览线路,推出“越剧+”“唐诗+”“非遗+”等精品研学游线,深入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深度开发文化体验旅游、旅游文创产品,将中国唐诗之城和越剧小镇打造成旅游新IP。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巩固成果。谋划建设一批优质旅游业态项目,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标志性产业。启动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水上游线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文旅项目投资25亿元以上。以诗路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唐诗之城项目,促进美美与共,投用越剧博物馆(嵊州博物馆、非遗展览馆),提档升级一批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景区城、酒店民宿等工程,确保越剧小镇通过4A资源评估。

三是强化宣传推介,扩展影响。聚焦线上线下联合宣传,加强书法朝圣活动、越剧艺术节、“中国旅游日”等节会活动营销,创新诗路主题活动等传统品牌活动的举办形式,借力中国国际旅交会、义乌商品博览会、东盟旅游博览会等重大宣传平台,积极组织优质文旅企业布展参展。深入推进“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推广嵊州“剡溪宴”品牌。借力数字赋能,启动开发“嵊州智慧旅游导览”H5小程序,整合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营销渠道,大力诗路主题宣传。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借势借力推广唐诗之路文化旅游产品。

联系人:宋诗怡(规划建设科) 联系电话:83015299

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6月20日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