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49512/2023-87381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3-08-10 16:21:11 |
吕吉杭委员:
你的提案“关于加强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你对我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关心,现将有关情况向你作一汇报。
2022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8.1%,处在绍兴地区前列。以下为开展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主要做法:
我市的雷笋种植面积超1.5万亩,我们依托雷笋种植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广雷笋秸秆覆盖技术,提升水稻、小麦秸秆的肥料化利用,每年可以消纳7.5万亩左右的水稻小麦秸秆。
利用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利用率。充分发挥合作社大型机械的优势,对周边农户开展社会化机械作业服务,进行机械化收割、粉碎后直接还田。既提升了农机使用效率,又给周边农户秸秆综合利用带来了方便。
在主要种植、利用区域建立秸秆收贮网点,搭建秸秆生产与秸秆利用对接平台,方便双方卖买。目前在崇仁和甘霖建立了两个收贮网点。
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强禁止秸秆焚烧的政策宣传,加强执法力度,杜绝秸秆焚烧事件的发生。
关于建立秸秆收储体系的建议,我们认为非常好,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目前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不少困难:
收储体系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大,目前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预算资金无法满足建设要求。
秸秆通过收集、运输后成本转高,出售价格可能高于秸秆利用主体的收购价格。所以,收储体系建成后需要财政持续补贴。
收集的秸秆最终需要通过企业来消化利用,企业消化利用的能力会随市场波动,很有可能导致收储秸秆大于企业利用量,多余收储秸秆的处理问题还难以实现。
对以上答复,如果还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赵洪(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电话:83181765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7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