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09X1/2023-82171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医保/体育 |
发布机构: | 市教体局 | 公开日期: | 2023-09-07 16:54:19 |
钱赞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高素质蓝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深化改革,推动高素质蓝领队伍建设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培育高素质人才摆在全市战略高度来抓,注重顶层设计,把培育“新时代工匠”队伍写入《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培育“嵊州工匠”,已成为推动我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大军,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市要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行动、知识更新工程、“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嵊州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职业技能资质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加大对企业一线人才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以岗位目标和业绩成果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1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2023年我市将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
二、加强技能培训助推产业发展
依托职校技能培训主阵地,探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子。不断强化统筹、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加强技能培训力度助推产业发展。目前,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职业教育中心(市技工学校)已成为我市培训和输送企业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同时,全市已培育形成市现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市区职工农民培训中心、市农民培训学校等7家市级定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长期开设领带制作、服装制作、电工、焊工、车工、汽车维修、面点烹调、家政服务、育婴员等近50个技能培训项目,大力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试点和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三年来,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达4.39万人次,源源不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劳动技术大军,为“嵊州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三、各中职学校错位协同发展
经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规划,自2010年专业结构调整起,全市从原来的九所职业学校变成了三所职业学校,形成了以两所国家级职业学校(嵊州市职技校以机械数控等工科为主,嵊州市职教中心以服装美术等轻工为主)为龙头,一所省级艺术特色职业学校(嵊州越剧艺校越剧特色)为辅的中职育人体系。三大职校形成与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区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错位发展,有序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目前有省级示范专业7个(包括2个省特色专业、2个省骨干专业),省级实训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左右毕业生。
四、浙经院嵊州校区推进情况
为增强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动能,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2022年7月25日,嵊州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2月7日下午,裘建勇、屠强、赵伟龙等嵊州市领导听取了浙经院嵊州校区项目工作情况汇报。2月份各相关局办主动对接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相关处室,完善有关材料,积极准备浙经院嵊州校区“三部门现场调研”。3月3日在嵊州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持续打响嵊州聚才、强技、优学的金字招牌。同时已把确保浙经院嵊州项目建设落地写入了嵊州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嵊州市将为浙经院嵊州校区建设提供最大便利、营造最优环境。
针对当前情况,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我市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重点要在打造一流政务环境、一流法治环境、一流市场环境、一流经济生态环境和一流人文环境五大方面做强做优,全力构建一站式的创业服务、雨林式的创新生态、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着力把嵊州打造成为“办事效率最高、创业成本最低、创新生态最好、生活环境最优、干部作风最实”的营商环境最优市。优化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产业工人是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围绕打造一流经济生态环境,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工人的成长环境、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产业工人职业吸引力,持续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嵊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要深入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新时代嵊州工匠培育工程,搭建技能人才多元晋升平台。贯彻落实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工程技术类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工作。开展面向产业工人等的职业技能和学历文凭“双提升”培训。通过破除产业工人身份、学历、资历等障碍,让他们在职称评定、晋升、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获得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畅通上升渠道,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速推进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的进步。
二、合理布局谋划职教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校和专业设置调整的统筹力度,围绕领带服装、厨具电器、机械电机我市三大传统产业,对接5G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紧贴产业转型,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重复率较高、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新格局。十四五期间要求完成更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15个,优化调整“3+2”高职类、技工类等专业5个。
三、加快推进嵊州校区建设
嵊州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和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倾全市之力保障浙经院嵊州校区建设,做到校区建设指标保障优先、资金保障优先、土地保障优先、人力保障优先,推动项目有步骤、快节奏、高标准落地,全方面促进校区建设顺利开展,让教育助推嵊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联系科室:职成教科,电话:83332567,联系人:邢轶军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
2023年6月29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