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96F/2024-97009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 生态环境分局 | 公开日期: | 2024-01-10 11:36:43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和绍兴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生态环境分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工作清单,切实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2023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3年,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25(25.4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0.8%;AQI优良率为96.2%,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臭氧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2%;三项指标均完成绍兴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排名绍兴市第二。15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南山水库、辽湾水库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指标达到Ⅱ类功能区要求。全年累计受理环境信访件817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2起(位居绍兴第二),处罚金额数618.16万元,办理五类案件10起(位居绍兴第一)。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加大治气攻坚力度,在年底多波输入性污染影响的不利局面下,依然圆满完成年度PM2.5考核目标;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屠家埠断面汛期污染防治试点工作,2022年9月至今屠家埠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标准,汛期污染强度退出全国前50;深化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全年累计创建“无废细胞”118个,签订固危废收运合同1299份,收运固危废8万吨,完成19个地块的调查评审工作以及11家土壤环境重点单位的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工作;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治理,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年38件信访件均已按要求完成闭环反馈。
2.审批服务优质高效。坚持重点事项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审核严格把关与优化服务并重,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8个、区域环评降级备案34个、“零土地”技改备案报告书1个。落实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配合完成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7个、开发区及招商项目环境准入提前审查33个。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主动上门服务企业129家次,解决企业问题28个;着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现环评审批“最多跑一次”,严格控制受理和办结时间,未出现超期项目。
3.执法监管不断夯实。组织开展“绿剑2023”、城北夜巡、“双随机”监管等专项执法行动,全面排查重点涉水、涉气及涉废工业企业,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415人次,检查企业1986家次,双随机执法检查191家,问题检出率25.65%。积极开展亚运环境安全保障行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认真做好重大活动应急值守工作,2023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环境群体性信访事件。
4.督察整改有力推进。积极开展已销号信访件“回头看”工作,举一反三推进各类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高度重视省委环保督察工作,精心制定迎检工作方案和提前排查工作方案,对历次环保督察问题、媒体曝光环境问题、环境隐患问题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全面开展摸排工作,并针对重点区域和问题落实针对性措施。省委环保专项督察期间,我市累计受理信访交办件16件,目前已整改完成9件,正在逐步开展销号资料整理工作;12月初收到省委督察交办问题10个,已制定完成初步整改方案。
5.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安排新进人员到执法一线实践锻炼一年,采取师徒结对“传帮带”、“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新进人员融入基层。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累计召开执法工作例会31次,执法队伍教育整顿11次,自查自纠案件不规范问题25个。强化“实战练兵”,积极参与交叉执法,1名同志获省执法与应急大练兵技能比武三等奖,2名同志分别获得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比武二、三等奖,3个案件分别入选省厅年度优秀案例、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度绍兴市裁量权基准和柔性执法工作典型案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还有很多短板和弱项。
(一)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压力大。水环境方面,老东桥断面水质不稳定,屠家埠断面虽退出生态环境部汛期污染强度前50名,但仍需警惕反弹风险;空气质量方面,PM2.5浓度和AQI等主要环境约束性指标保持高位稳定难度大。
(二)环境保护建设能力不足。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环境空气与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以及辐射、土壤、固废监测能力不足;执法监管手段不够丰富,基本硬件设施未达标准,主动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绍兴市局的工作部署,加大攻坚力度,采取有效举措,力争所有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力冲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确保如期创成;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PM2.5平均浓度实现年度控制目标,全省排位保持稳定;15个县控及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100%;创建成为三星级全域“无废城市”;推进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具体是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冲刺国家级示范创建,不断推进“美丽嵊州”建设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向上对接,建优建强自身指标,精炼擦亮特色亮点,誓夺国家级“金字招牌”;分解落实2024年度“美丽嵊州”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各类环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公众知晓度、满意度。
(二)强势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科学“治水”,强化断面水质预警,确保15个县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坚持精准“治气”,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平均浓度实现各级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坚持铁腕“治土”,严守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底线,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坚持系统“治废”,争创省三星级“无废城市”,开展年度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推进小微危废和一般工业固废收运。
(三)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实做细服务保障工作
深化生态损害赔偿改革与实践,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积极对接开发区管委会,督促其加快全区域规划环评编制工作进度;落实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做好排污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等工作,继续开展排污权回购业务、VOCS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
(四)不断夯实环保执法监管,加快推进风险问题主动发现
完成2023年省委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迎接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全面深入排查治理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对全市13个重点污染行业进行全线摸排,督促整改提升;完成“七张问题清单”中6项市级问题的销号,确保“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指数排名绍兴市前三。
(五)聚焦提升履职能力本领,扎实推进环保铁军队伍建设
聚焦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能力,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和底线意识;聚焦自身建设提升业务能力,有效实现全体干部职工的“充电补钙”;聚焦岗位练兵提升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执法队伍战斗力水平;聚焦上下联动提升服务能力,为企业绿色发展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