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730919932L/2024-100790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民政局 | 公开日期: | 2024-01-02 12:00:09 |
一、抓规范促服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稳步推进“爱心食堂”助餐配送餐工作
至9月15日,全市建成运营“爱心食堂”35家,累计助餐配送餐服务200多万人次,完成目标考核390%,村(社)覆盖率97.95%。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1.优化爱心助餐服务体系。6月9日,嵊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嵊州市“爱心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督促镇街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建设“爱心食堂”、老年助餐点、养老机构助餐点、老年助餐门店、老年助餐单位食堂等各类助餐设施网络布局,优先考虑以自建厨房模式设置“爱心食堂”,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能享受爱心餐。每个点一季度不超过2万元,250日人均50人次以上再奖励3万元,并强调把“乐龄系列”与爱心食堂有机结合在一起,力争年运营费用补贴在14万-18万,确保基本运维。
2.抓好“爱心食堂”建设运营。做好“爱心食堂”和老年助餐点运营的支持和指导,鼓励第三方对居养中心和“爱心食堂”打包运营,全力提升助餐配送餐数量和覆盖率,鼓励第三方专业餐饮机构有条件加入“爱心食堂”序列。对各乡镇(街道)爱心助餐数量和“爱心食堂”开伙数量进行定期通报,与市场监管局、各镇街联合开展交叉检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授“爱心食堂”铜牌。6月20日,第一批授牌7家,近期,第二批拟准备授牌16家。年底前,再建设布点15家以上,全年完成达标示范性“爱心食堂”50家。另外,根据全市统一布点规划,把符合条件的30多个助餐点升级为“爱心食堂”。
3.发挥“乡贤共富基金”作用。印发《关于成立嵊州市“乡贤共富基金”和社区发展基金会的通知》,启动“爱心助餐”基金项目,督促乡镇(街道)积极培育设立村级“乡贤共富基金”,发动更多的乡贤爱心人士参与“爱心食堂”建设与服务,拓宽资金保障渠道,兼顾老年人助餐需求和爱心助餐点运营成本,实现助餐配送餐互利互惠,形成优质共享长效机制。至目前,“爱心助餐”基金收到资金以及米、油、水,西瓜、猪肉、小笼包子等物资价值近120多万元。根据村民意见(投诉率等),村乡贤共富基金资金奖励“爱心食堂”1-3万元,确保可持续性。
(二)积极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及重点工作
1.提前超额完成省、市三级民生实事项目。省民生实事项目均提前达到120%加分要求。全市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47人,并已完成“浙里康养”认证,至目前,“浙里康养”认证总人数631人,绑定机构人员398人,上传全职合同351人。但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中小型居多,规模小、基础弱,从业人员大多年龄较大且文化水平较低,目前,养老机构持证护理员人数偏少,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各1家,打卡人数离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完成15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感智能服务终端配置(完成率125%)。完成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共计156张(完成率130%)。(新增持证护理员项目及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项目已上报申请省民生实事地图待系统退回重报)。3家“乐龄中心”也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确保9月底前完工。
2.加快推进重点工作项目。积极构建现代社区(乡村)建设养老一张图,“机构+村(社区)”实现家门口“幸福里”养老,8月15日,联合下发《关于党建引领打造“乐龄系列”实现家门口“幸福里”养老的实施意见》(嵊现社办〔2023〕2号),综合玩、娱、乐、学等元素,全方位构建“2+15+80+X”党建引领打造“乐龄系列”实现家门口“幸福里”养老四级标准体系:“2”即2个市级“乐龄中心”,打造以“颐、学、乐、为”为核心的民生服务综合体;“15”即 15个乡镇(街道)级“乐龄中心”,以“天天有课程、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聚会”为核心的乡镇(街道)级“乐龄中心”;“80+X”即 打造80个村(社区)级“乐龄之家”和 X个“乐龄驿站”(自然村、小区等),以完善“徒步十分钟生活服务圈”为目标,全面满足老人的综合服务需求,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幸福颐养中心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在进行深化,争取11月底前动工。
二、抓创新促普惠,民政民生工作不断推进
1.推进“弱有众扶”。不断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按不低于上年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50%的标准,及时调整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助联体建设。印发《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嵊州市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与慈善综合基地、社工总站等“四站融合”建设,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投入资金50万元新建咨询服务窗口、成果展示区、群众体验区,新建面积近200平方米,县级助联体已全面建成并实体化运行。下一步,重点学习乐清模式,在机制体制上优化,尤其是数字化贯通场景应用上求突破,给弱势群众更快更多更便捷的救助。
2.提升现代社区。目前因绍兴市名额分配限制,我市无五星级名额,分配有四星级、三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各1个。我市浦口街道桃源社区申报五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剡湖街道龙会社区申报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2023年5月起,嵊州市持续推进社区“五联”联动晒比活动,3个月来全市40个社区共开展活动664场次,报送活动案例241个,服务居民近2万人次,社区“五社联动”生态圈逐步建立。
3.加快移风易俗。多举措推动婚俗殡俗改革。建成并运行国家5A级婚姻登记场所,成为新婚夫妇网红打卡点。3月在越剧小镇举行“缘起嵊山·情定剡水”集体婚礼暨绍兴市婚俗改革现场会,并建成首家越剧小镇绍兴市级户外颁证基地。七夕节举办“情定崇仁古镇·倡树婚嫁新风”中式集体婚礼。高关注加强殡俗改革。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惠民殡葬实施办法的通知》,对符合惠民殡葬条件的群众简化办理程序,11月1日起,实施惠民殡葬直接减免,贯彻落实身后事“最多跑一趟”,持续推动“身后一件事”联办。
4.打造“大爱嵊州”。今年新增慈善组织6家,累计14家。创设各级“乡贤共富基金”,至目前,乡镇(街道)级已设“乡贤共富基金”5个,村(社区)级设立“乡贤共富基金”13个,合计完成募集资金200多万元。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收到善款100多万元。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促进移民共富建设项目与“乐龄系列”和“乡贤共富基金”有机结合,加快完成历年后扶项目竣工验收和资金结报,今年项目竣工验收率为58%,资金结报率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