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02R/2024-94154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4-01-24 10:08:10 |
2023年,嵊州市文广旅游局持续打造“文生旅”一体融合样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全市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一:深耕“文化解码”,在越剧艺术传承上开创新局面
越剧文化生态传承保护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认定为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动越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核桃树之恋》荣获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魅力越剧》入选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对外交流合作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外交流与合作艺术作品”项目,获得优秀;总投资达到2.3亿元的越剧博物馆新馆顺利开馆,总投资3亿多元的十姐妹剧院即将建成。5月起在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文化礼堂开展“富乐嵊州·村村有戏”大展演;7月举行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第二季嵊州专区选拔赛暨“富乐嵊州·村村有星”嵊州市首届“村越”好声音活动,全网流量达2700万;8月起在吾悦广场、文化广场等七个点位每周一次错峰进行“富乐嵊州 天天有戏”常态化演出。完成嵊州首部越剧电影《汉文皇后》的拍摄,通过国家电影局审核成功上映。此外,成功举办越唱越有戏——纪念越剧诞辰117周年暨第二十二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活动、第六届全国越剧戏迷大会、“香如故”——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诞辰100周年演唱会,越剧的朋友圈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亮点二:围绕“活态传承”,在文物遗产保护上取得新成效
“嵊州竹编”省级非遗工坊被评为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嵊州市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名单,嵊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骨木镶嵌、嵊州小笼包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举办嵊州市“浙东唐诗之路”非遗文创(包装)设计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新设“文书里”非遗市集,开展越人遗我剡溪茗——茶非遗综合展示活动,制作嵊州非遗宣传片,进一步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出台《嵊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和《嵊州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小黄山遗址申遗工作日益向好,制订《加快推进小黄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方案》,完成《小黄山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小黄山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初稿。张伯岐故居、中共浙江省工委旧址入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亮点三:深化“文旅融合”,在文旅产业发展上呈现新风貌
嵊州市获“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称号,名列第51位,被评为“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成立文旅深度融合工作专班,制定出台《嵊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做到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时间节点化,全市在建文旅项目23个,文旅重大项目投资额30.38亿元,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开放,文化传媒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制订《嵊州市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培育嵊州市民宿精品试点村的扶持奖励办法》,三界镇完成3A级景区镇创建,3A级景区镇达到14个。嵊州越剧、刘文西故里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文旅融合类典型案例,越剧小镇被评为第七批省级特色小镇,《越韵风华》成功入选省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配合《还有诗和远方》节目组完成拍摄采风,微博主话题阅读总量破7.1亿,播放量超1500万;成功举办第20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系列活动;举办《越调唱唐诗》嵊新国风研学产品杭州推广会,打造区域合作“嵊新样板”活动。与宁波、新昌联合推出2023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消费季暨“嵊新奉”旅游推广联盟成立仪式,推进三地旅游一体化和文旅深度融合。
亮点四:致力“民生提档”,在文化惠民乐民上彰显新担当
“打造越剧文化圈”项目通过第一批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验收。深化完善省级示范项目文化“三走进”系列活动,开展“三送一走”,完成文化走亲24场,送戏下乡325场,送书4.5万册,送电影5000场。积极推进民生实事工程,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个,累计130个,服务人口40.85万人;建成绍兴剡溪书房·检察馆、绍兴剡溪书房·金庭馆、绍兴剡溪书房·崇仁馆、绍兴剡溪书房·贵门馆,图书馆乡镇分馆和集镇书房均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越剧博物馆新馆文化驿站,累计建成文化驿站2家;新建马寅初故居陈列馆、傅全香故居陈列馆等3家省级乡村博物馆,累计建成省级乡村博物馆7家,绍兴市级15家。全面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在越剧小镇、剡溪公园等8地常态化开展文艺赋美演出2200余场。推进图书馆新馆建设,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高质量承办绍兴市“十运会”开闭幕式大型主题文艺活动,成功举办“素雪兰心”——楼雪珍中国画小品展、“富乐嵊州·越来越好”2023嵊州市金秋季文旅系列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024年,在“富乐嵊州”战略引领下,我局着力构建文旅融合“312X”体系,在五大领域谋求突破,持续擦亮“百千万”金名片,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一、唱响“越”声音,推进文化复兴活化标识度
开展纪念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诞辰100周年、纪念越剧诞辰118周年暨第23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等活动,联合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等越剧界主力院团开展新馆开馆暨“院团日”活动,传承、创新越剧文化。组建新剧目《运河人家》(暂名)创作团队,启动剧本创作并于年底落地开排。越剧电影《汉文皇后》全力竞逐中国戏曲电影奖等奖项,积极参加国际电影节。越剧团完成《红楼梦》复排,谋划启动越剧诞辰120周年献礼剧目《双金花》的创排。与绍兴文理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在现越剧艺校东首按本科规模设置要求进行二期硬件设施建设。
二、传承“嵊”文化,提高历史名城重塑鲜活度
推进小黄山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配合做好小黄山遗址考古报告整理工作,开展建控范围内相关建筑的搬迁拆除、村落整治提升、遗址历史地形修复,完成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的设计,推进小黄山遗址公园建设。推进名人故居修缮保护和不可移动文物五年计划,积极筹划张伯岐故居修缮等项目,完成越剧诞生地旧址等四项安防工程省级验收。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创作出版《嵊州非遗绘本》等非遗教材。推进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非遗集市(超市)等建设,开展非遗文创(包装)比赛等活动,积极打造“越风剡工”“剡非遗”等嵊州非遗有礼品牌。
三、聚力“惠”民生,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幸福度
深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新建3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增1家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做好图书馆新馆搬迁工作,争取早日开馆。打造“剡溪雅集”,争取被列入省级主题性雅集试点项目。继续推进“三送一走”,全年完成送戏下乡260场、图书40000册、电影5000场。打磨提升“嵊图有请”“非遗有约”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持续打响“富乐嵊州”文化乐民品牌,创新深化“村村有戏、村村有星、天天有戏、校校有戏”项目,推出全新项目——越剧“村”晚,打造嵊州市首届我要上《越剧“村”晚》选拔活动,争取在央视11套戏曲频道春节期间黄金档播出。
四、做好“精”提升,锚定全域旅游建设首位度
根据《嵊州市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完成《嵊州市西白山片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争取完成仙岩镇3A级景区镇创建,景区镇覆盖率达到100%。重点推进文旅融合“312X”体系建设,做好越剧小镇、唐诗之城、小黄山遗址公园投资运营管理工作,提档升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羲之书画创作中心和戴逵非遗传承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业态培育,完善基础配套,完成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项目50个,打造樟家田山中来信民宿等爆款网红民宿。
五、擦亮“剡”名片,扩大文旅产业发展知名度
深挖文化底蕴,举办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系列活动、中国越剧艺术节、唐诗之路主题系列活动等传统品牌节会活动,积极参加中国旅游会等展会,多方位展示剡溪人文底蕴。全面拓展文旅产业链条,设计推广精品研学游线,鼓励文旅企业创作王羲之、谢灵运IP等文旅延伸产品,深化培育“文书里”周六市集、南山周末市集等文旅市集,以夜经济打造为契机发展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壮大文旅市场。进一步挖掘唐诗、宋韵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制作研学游路线,满足更多层次的旅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