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3807/2024-106364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大办公室、财政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4-10-01 20:13:09 |
一是统筹部署压实责任,使工作推进“稳”起来。结合近几年“非粮化”整治,将推进土地流转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陆续召开土地流转专题部署会议4次,对“非粮化”整治后,土地流转工作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宣传,结合各村各田块地力水平,对土地流转价格制定相应的价格控制价区间(300元/亩—600元/亩),并对流转土地以“五年一签、逐年支付”的方式,在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土地承包收益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资源效益。二是以点带面试点先行,使闲置土地“活”起来。该镇以“非粮化”整治工作为契机,确定全镇平原8个村全部纳为“非粮化”整治和土地流转管理对象,大力推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发挥村集体协调大户、衔接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土地流转台账,构建“网格化+田长制”管理新模式,8个村近两年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约2783亩,全部使闲置土地重新种上粮油作物。土地流转发包8个村近两年共产生127.12万元收益,占全年收入的25%以上。三是种养结合生态农业,使产业发展“兴”起来。在范油车村何家庄,溪西村罗松村试点推进种养结合、生态种植。通过中标村集体流转土地,引导种粮大户积极探索种(稻,草)养(鹅)结合新模式,促进稳粮增效,在该模式下,化肥及农药的支出有显著的降低,结合养鹅,每亩土地增收达6062元。养猪大户打造种植水稻与养猪相结合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逐步形成了“大米”、“生猪”两条全产业链结构。猪场采用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用于施肥于水稻等作物种植,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培育了地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