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730919932L/2024-107269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
发布机构: | 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4-11-20 10:14:32 |
马莹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婚俗改革的建议》(第157号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2年8月嵊州市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10月由嵊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嵊州市开展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2023年3月召开绍兴市婚俗改革现场推进会,7月成立嵊州市婚姻家庭协会,2024年1月婚登中心被评为绍兴市首批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举办多场次集体婚礼和交友联谊活动,我市婚俗改革工作获胡伟副省长、罗延发副市长批示和肯定并在省厅专报刊发。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婚俗改革,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根据《绍兴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持续深化绍兴市婚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53号)、《嵊州市开展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嵊政〔2022〕55号)、《嵊州市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嵊文明委〔2023〕2号)及《2024年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成立嵊州市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为平台,17个婚俗改革示范点为切入口,婚俗改革示范户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并在市属13所学校推广好家风好家训研读课程。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破除高价婚礼、降低婚嫁成本,形成了除陋习、破旧俗、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如鹿山街道拍摄制作短视频《移风易俗 你我同行》,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婚俗改革工作;三江街道圳塍村村民自发成立鼓乐队,为操办红白喜事主人家免费演奏等。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制度,强化基础夯实;加强宣传,强化氛围营造;开展活动,强化品牌引领等四条建议,既符合我市婚俗改革实际情况,也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主要做法:一是建立完善专项联合督查制度。将婚俗改革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联合各部门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统一指挥、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暗访督查。为掌握婚俗改革“一村一策”执行真实情况,宣传部领导带队开展婚俗改革工作专项督查4次。开展婚俗改革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三是全市237个行政村完成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红白理事会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家宴中心准入制度、红白喜事参照标准等“一村一策”制度,并完成公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农村厨师等重点人群签订承诺书1.8万份,分发《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议书》1.1万余份、《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1200余份。市民政局开展宣讲活动16场,普及婚前法律知识2463人次、婚姻家庭辅导2805人次。截止目前,发放《婚事新办倡议书》1.3万余份,进村入户宣传达9054户,共简办红白喜事786场,节约费用842.31万,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四是建设基层婚姻家庭辅导站、村社婚俗改革示范点、家风家教家训示范点。五是拓展宣传渠道,在新闻媒体上设立婚俗改革专栏“德行嵊州”,每周六定期播出,发动网络大咖的力量,推出一批互动性好、关注度高、传播力强的网络作品,扩大婚俗改革网上传播阵地。六是加强典型选树,2023年全市共选树“婚俗改革示范户”79822户,占42.1%。已有典型案例12例,如谷来镇联谊村马贤尧家庭喜事节省费用3万元并自愿向共富基金捐款500元。七是加强考核力度,把挖掘婚俗改革典型案列、形成特色品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文明风尚提升行动专项考核。八是建成首个绍兴市级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和温泉城嵊州市级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举办三场大型集体婚礼和两场交友联谊活动,开展多场次集体颁证,倡导慈善婚礼,已有17对新人捐助善款5.36万元,28对新人购买福彩“喜相逢”作为婚礼赠品赠送亲友,助力福彩事业9.2万元。打造“情感驿站”,共提供辅导服务3228次,其中离婚调适辅导549件,满意率100%。以婚俗改革示范点为切入口,鼓励吸引新人在家宴中心举办婚礼,倡导婚事新办简办,婚俗改革示范点已为36对新人节约费用72万元,全市由婚俗引发的家庭纠纷报案同年比下降32.7%,群众满意率达96.3%。总体来说,在遏制高价彩礼、攀比炫富、铺张浪费、恶俗婚闹等陈规陋习,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理念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鉴于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是代代传承下来的,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任务,不少地方还存在着“宴请规格居高”“彩礼数额不减”“赴宴随礼过千”的情况,需要从思想上改变原本根深蒂固的观念。
下一步,在巩固试点村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全市所有行政村将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工作,争取真正让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的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市婚俗改革。(一)聚焦党建引领。一是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过程中,从严控制范围,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切实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宣传和落实上级关于婚俗改革的政策及各项要求,带头支持红白理事会开展工作,带头简化丧事办理流程、缩减丧事办理时间,带头劝阻近亲属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重点监督。全市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规定,树立文明节俭的优良作风,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做好红白喜事“双报告”和公示制度。同时要根据新形势下新的要求,带头做好婚丧事宜其他相关的规定,如操办标准、礼金红包、道场乐队等。三是完善基层组织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宣传部要继续加强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紧盯目标任务,紧抓时间节点,结合“城乡精治理、品质大提升、全域共美丽”文明风尚提升行动考核细则,确保婚俗改革在各镇街高质量推进。市委组织部要把婚俗改革纳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范围,纳入村集体和村干部的考核内容,行政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红白理事会等组织成员要带头宣传倡导婚俗改革政策,从自家做起,做婚俗改革的带头人。(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在新闻媒体上设立婚俗改革专栏,运用文化下乡、越剧演出、微剧、短片等方式扩大婚俗改革传播阵地。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大力宣传《民法典》和“婚事新办简办、倡导低价彩礼”等重点内容,积极营造婚俗改革浓厚氛围,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加强典型选树。开展“婚俗改革示范户”等典型选树活动,以身边典范引领城乡新风尚。三是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民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公约、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四是重视政治教育。通过基层宣讲、微党课等方式学思悟道,知对错、明是非,进一步坚定人民理想信念,筑牢群众的思想道德防线。(三)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二是加强“四会”组织自治能力。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基层群众组织。三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要建立扁平化的调度机制、一体化的部门联动方式,建立由公安、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处置机制,对常见的社区占道办丧、噪音扰民等现象予以劝阻,严重扰民的情形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建立由民政牵头,民宗、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协同的机制,对红白喜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进行执法,实质性地推进道场、不合法算命择日等活动的治理。(四)强化资源整合。一是利用现有文化阵地,打造公益性户外婚礼场地和具有婚庆功能的文化礼堂或家宴中心,积极探索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市镇级喜宴中心,固定喜宴中心场景建设,大力降低婚宴举办成本。二是发挥各村文艺爱好者的作用,组建村级鼓乐队,免费上门为红白喜事操办者演奏服务,取代丧事做道场、请敲打队伍的活动。三是激发乡贤力量。乡贤带头做好自身简办红白喜事,引导身边亲朋好友执行村规民约,有条件的可以成立关爱基金,通过帮扶等方式促进婚俗改革工作的推进。
最后衷心感谢你对我市婚俗改革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为深入推进全市婚俗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系科室:市婚姻登记中心
联 系 人:赵晓江
联系电话:83100899
嵊州市民政局
2024年5月24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