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 脱贫攻坚

2023年嵊州市农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24-02-05 16:49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我市高度重视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1.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截止12月底,嵊州市低收入农户6852户8566人。其中低保户6158户7442人,低边户360户790人,特困户334户334人。2023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1元,增长达13.0%。

2.开展低收入农户健康保险。2023年嵊州市低收入农户健康保险参保标准为人民币210元/人/年,已参保9012人。2023年理赔金额为118万余元,涉及理赔人次为1.7万余人次。同时,协助民政局、医保局、各乡镇(街道)、人寿保险嵊州支公司做好医疗保险补助和理赔工作。

3.培育低收入农户产业帮促基地。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创建2个产业帮促基地,普惠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唐溪草庐民宿有限公司。正在申报2个产业帮促基地,莲珍家庭农场和泉岗名茶有限公司。普惠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人数32人,并实现年扶贫直接效益在31万余元。黄泽镇唐溪草庐民宿有限公司带动周边村庄200多户农户增收,每年直接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120余人。莲珍家庭农场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5人,年发放工资报酬达13.19万元。泉岗名茶有限公司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人数21户,并实现年扶贫直接效益在33万余元。

4.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干部帮扶。依托数字化帮促系统,进一步健全一户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目前帮扶干部在册数为918人,结对覆盖率为100%,走访次数为7134次,风险预警累计消除67次,结对农户好评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1.低收入农户增长困难。一是劳动力流失严重,低收入农户以老弱病残为主,老龄化也比较显著。二是缺乏新的增收渠道,来料加工、旅游致富等项目覆盖面小,增收十分有限,同时山区乡镇企业少,农民在本地无工可打。三是特色农产品发展遇阻,茶叶香框、苗木以及蔬果等农作物销售,容易受天气、行情、农资价格等因素影响,增收相对有限,且因部分行业持续下行,反而导致收入下降。可见,我市低收入农户增收正步入瓶颈期。

2.低收入农户健康保险赔付存在漏洞。由于投保和理赔均为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一部分低收入农户生病时未参保,一部分生病后死亡无法得到理赔款,对低收入农户的兜底保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市的低收入农户仍未纳入医保即时赔付系统,对今后如何避免此类情况造成困难。

三、下步工作

1.形成工作合力。联合调查队、统计局对全市相关乡镇、村逐个进行实地督查指导,指导乡镇开展产业帮扶、结对帮扶,实地进村对接调查统计员,指导统计员做好应统尽统、应计尽计,确保统计数据精准无遗漏。积极建议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将低收入农户健康保险纳入医保赔付系统,同时建议我市医保系统也能向上反映,合力推动纳入医保赔付系统。

2.深化产业帮扶。结合正在开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依托普惠蔬菜专业合作联社平台,扩大与低收入农户的联结面,重点在两方面拓展产业帮扶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重点通过赠送蔬菜秧苗、加强技术指导、开展农产品统购统销等途径增加低收入农民经营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重点是结合各合作社的生产发展需要,通过土地流转工作,增加资源性收入。

3.加强技能培训。落实低收入农户培训免费政策,加强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民参加各类培训,重点做好本地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专业技能和传统产业转移培训,促进低收入农户的就业。继续发挥嵊州小笼包等特色产业优势,加强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创业致富。

4.拓展就业岗位。加强与人力社保局、各乡镇的衔接,积极拓展保洁、垃圾分类等公益性岗位,扩大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的比例。继续扶持和鼓励传统产业向乡村延伸,利用本地领带、丝织品、电声等产业发展来料加工空间较大的优势,继续加强行业经纪人培训,来料加工点扶持,为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创造条件。

5.加强精准帮促。依托数字化帮促系统,进一步健全一户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调查帮扶方面的管理,重点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在联系就业、发展生产等环节提供帮扶。加强抓好社会力量帮扶工作,鼓励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准帮扶,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