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六稳”、“六保” >> 疫情通告

近期高发!绍兴疾控最新提醒

发布日期:2024-06-17 16:39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6月份,随着气温升高和梅雨季节的到来,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也将逐渐进入高发期。

绍兴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手足口病、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登革热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PART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及以下婴幼儿,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表现。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病情较轻,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进入6月份,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老师和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防病指引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及时洗手。

2、做好家庭室内外卫生清洁工作,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3、疾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包括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同时将相关信息上报学校公共卫生平台,加强通风、消毒等措施,严把病例痊愈复课证明查验关。

5、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PART2

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进入初夏,随着气温升高、梅雨季节的到来,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肠道传染病病原繁殖,广大市民应提高警惕,注意做好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防病指引

1、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应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加工食物时生、熟要分开,不吃生冷的食品,特别是生冷的海产品、贝类等,买回来的食品要煮熟煮透,瓜果食用前要洗净,提倡喝开水。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和人畜粪便。

3、餐具要经常煮沸消毒,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正规餐厅,少去路边摊等不卫生的场所就餐。

4、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到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就诊。

PART3

食源性疾病

进入6月份,随着气温升高、气温梅雨季节的到来,致病菌更容易繁殖,食物更容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也进入高发季节。

食源性疾病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发热、脱水、惊厥、昏迷和休克等。

防病指引

1、保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处理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也要洗手,厨房用具要清洁,注意防虫防鼠。

2、生熟分开。在储存、加工食品时,厨房用具、器皿应生熟分开,不能混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3、烧熟煮透。食物要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4、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的安全。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新鲜食材,水果和蔬菜生吃前要彻底清洗干净,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动植物。

PART4

登革热

6月份,随着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蚊虫滋生繁殖活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也逐渐进入高发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以突发高热、全身关节肌肉疼痛、皮疹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防病指引

1、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搞好环境卫生,清除积水容器,倒置盆盆罐罐,消除蚊虫孳生地。

2、做好防护,减少与蚊虫接触机会。家庭可安装纱门纱窗、蚊帐,使用蚊香、电蚊拍,必要时可使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并在裸露的皮肤部位涂抹驱避剂。

3、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4、近2周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者,尤其是有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出入境史者,当出现突发高热,皮疹等症状时,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请及时告知旅居史,避免延误诊疗。

PART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产、生活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进入6月份,随着气温上升、降雨增多,蜱虫密度和蜱虫活跃度逐渐增加,再加上人们野外劳作、户外活动频率增加,导致接触蜱虫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的风险增加。

防病指引

1、农村家庭要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处理。

2、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户外游玩、劳作后尽快洗澡更换个人衣物,检查有无叮咬。

3、一旦发现蜱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在随后的2周密切注意身体状况。

4、该病也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因本病死亡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参与照料、护理、诊疗的家属和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如果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前禁止用手摸嘴唇、揉眼睛等。

与该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在末次接触后2周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