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02R/2024-106046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4-09-18 15:38:32 |
您提出的《关于文化产业用地推动建设非遗研学游发展的建议》(第91号)悉。感谢您对嵊州文旅建设的关心与支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挖嵊州非遗文化的厚度与深度,细琢剡溪山水的秀美与灵动,充分发挥越剧发源地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业态,持续打响嵊州非遗金名片。“嵊州竹编非遗工坊”入选2022年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嵊州越剧、刘文西故里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嵊州小笼包制作技艺、骨木镶嵌列入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成功举办嵊州市“浙东唐诗之路”非遗文创(包装)设计邀请赛、嵊州市“浙东唐诗之路杯”传统工艺非遗青年人群技艺(传统饮食类)大赛,新设“文书里”非遗市集,开展越人遗我剡溪茗——茶非遗综合展示活动,制作嵊州非遗宣传片,进一步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设立吾悦广场非遗集市线下平台和“山乘”非遗线上商城,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非遗走进群众。
结合相关建议,接下来,我们将在以下四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进一步做好非遗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努力推进传统工艺振兴,探索打造“越风剡工”、“剡非遗”等嵊州非遗有礼品牌。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引导创作生产更多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产品。推进非遗集市(超市),指导探索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拓宽非遗产品销售渠道。推动表演类非遗项目等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民间音乐会等活动,让群众在非遗体验中感受愉悦。
二是进一步推动非遗文旅融合。提前参与相关景区、文化街区建设,结合东前街文化体验街区建设,提出非遗融入建议,指导设立非遗门店等。以非遗传承基地等为基础,推进各级非遗体验基地建设,指导提升嵊州竹编、嵊州小笼包制作技艺等非遗体验点,开发非遗过程性体验性产品,指导开展非遗研学游活动。
三是进一步健全非遗工作参与机制。主动对接教体、商务、卫生等单位及相关协会等,通过联合举办活动、共同开展调研等,努力营造非遗保护大家参与的良好格局。深化非遗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志愿者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四是进一步做好要素保障。自然资源局将以资源要素保障为重点,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落实项目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理念,在市政府用地指标统筹安排下,全力保障土地资源要素,确保重大产业项目、重点行业的用地需求的同时,有序推进土地供应限制不符合产业规划、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项目用地准入。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针对非遗工坊建设用地问题,建议尽量从存量建设用地上解决用地保障问题,确有新增建设用地需要,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报经市政府同意后,优先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自然资源局将协助和配合做好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工作
联系人:陈兴(产业发展科) 联系电话:83013755
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6月26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